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哲学论文范文
哲学论文范文:校内文化建设哲学探索
校内文化建设哲学探索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网 | 编辑:格式网 | 点击: | 2013-04-23 22:37:46 |

作者:黄秀珍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隐性知识又名“缄默知识”,是指隐含的经验知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难以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隐性知识内隐于人类的行为、思维活动中,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潜意识的影响。虽然,波兰尼并没有明确提出了“隐性技艺”这一概念,但是他在论述“关于技能的识知艺术”一章中说到:“当科学中的言述内容在全世界数百所新型大学里成功的授受的时候,科学研究中不可言传的技艺却并未渗透到很多这样的大学中。”②笔者认为,隐性技艺是隐性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隐含在某一技能中的连技能掌握者本身也无法外显、觉察的规则。隐性技艺的内隐性决定了其存在、展现、功能不可能独立,只能依附于显性事物。隐性知识与隐性技艺之间即存在着联系,又有所区别。隐性知识与隐性技艺都是隐性文化中的一部分,从属于隐性文化,二者的统一构建隐性文化的整个体系。二者又有区别。隐性知识包含了内在思维经验知识,即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而隐性技艺是指行为经验的内在规则或情感,是对行为本身认知和体验(图略)。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的核心:隐性技艺1、隐性技艺的内涵由于不同学校类型的主体性质不同,隐性文化在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主体性存在本质的区别。普通高校的核心内容是传授知识,其隐性文化内涵是以隐性知识为核心;高职院校的核心内容是传授技艺,其隐性文化是以隐性技艺为核心。隐性技艺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隐性技艺决定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甚至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成为行家的重要因素。2、隐性技艺的特性:场依存性和不可言传性不同于隐性知识,隐性技艺具有场依存性和不可言传性两大特性。场依存性是“场独立性”的相对概念,是指事物受环境的影响程度或事物对环境的依赖性。隐性技艺无法脱离现场而存在,具有高度的场依存性。例如,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练在教授“游泳中的呼吸”这一技术,若师生都坐在教室内,教授“游泳时应该如何呼吸”等知识,即使教练讲得再好,学生也无法学会游泳。不可言传性是隐性技艺最显著的特性。隐性技艺的不可言传性是指技艺无法通过言语进行表述、传递的特性。例如,钢琴家在演奏时,凭自身的高超技艺,将情感融入到琴声中,但是钢琴家也无法解释如何将情感与琴声进行融合。

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隐性文化的显性化

(一)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隐性文化的显性化当前,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将隐性文化显性化的现象。隐性文化的显性化操作是指通过对隐性文化进行有目的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①隐性文化的内隐性和抽象性,造成隐性课程在开发过程中难以把握和控制、隐性文化实施后的效果难以进行监控等问题。(二)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隐性文化显性化后产生的问题分析隐性文化显性化将文化的抽象性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对隐性文化建设的操作度和把握度。然而,笔者认为,隐性文化显性化的方式适合运用于普通高校,但是不适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隐性显性化的过程和结果都存在困难和无法避免的问题。1、隐性技艺难以进行显性化,缺乏可行性隐性技艺的不可言传性,造成隐性技艺难以进行显性化操作。技能无法分割成细节进行充分解释,这是事实。隐性技艺是附带性技艺,它只能存在于显性技艺中,若人为地将其从显性技艺中抽取出来,则破坏了技艺的整体性,造成学习过程无法形成完整的整体。当前所说的将隐性课程显性化措施,其实并未能将隐性技艺显性化,而只是将隐性课程依托在显性事物中。2、隐性技艺显性化费时费力费钱,缺乏必要性隐性文化显性化,即将隐性技艺显性化,对隐性技艺进行操控从而达到学习隐性技艺的目的。然而,隐性技艺的学习,而应该是个内化的过程,如果硬要将隐性文化进行显性化,则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大大增加了隐性文化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因为,实施技能是在遵循着一定规则的情况下达到的,但实施技能的人获得了技能,却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了。这种情况在技能习得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师生没有必要了解隐性技艺存在后才学习技能。综上所述,隐性技艺显性化既不可行,也不必要。因此,高职院校隐性文化的建设必须另辟蹊径。

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环境营造、师生影响、母校熏陶波兰尼认为,科学中的个人知识是不是编造,而是发现。我们必需承认,行为本身比规定行为的法规更能真实地体现出实际智慧。一种无法详细言传的技艺不能通过规定流传下去,因为这样的规定并不存在。①隐性技艺本质上是一种附带觉知,其获得形式不可能是显性的,而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其发挥的作用也是隐性的、难以觉察的。因而,高职院校在建设隐性校园文化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需将隐性文化进行显性化,而是让隐性文化继续以隐性的形式存在。隐性技艺要传播开来、流传下去,是要让学生习得习惯。习惯即是传统,是隐性文化的存在基本方式。习得习惯的过程,就是隐性技艺得以传授的过程。习惯的习得,可能通过以下三种路径。(一)环境营造习惯产生必需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环境,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习惯的第一步,是创设培养习惯的适当环境。隐性技艺具有高度的场依存性,这一特性表明,隐性技艺的习得,必需具备情境性。如,珠宝鉴定专业学生在习得对珠宝鉴别的眼力时,教师必需为学生提供一个鉴定工具齐全、现场光线适宜的珠宝鉴定室等。环境的营造,有三大场所,学校、企业及网络环境。1、学校文化环境学校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是学校品牌的竞争。教育要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要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特色,实现文化的多元性,就要创立学校环境文化品牌,彰显学校鲜明个性。②高职院校的学校环境创设,应该与普通高校区别开来,体现职业学校的内涵和精神。高职院校学校环境的创设,重点在于体现“崇尚技能”,因而,学校在教学设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校园中的标语、雕塑等各方面,都要以技能为重,体现职业精神。2、企业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是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企业是隐性技艺的聚集地,是职业信息和技术的前沿。高职院校营造企业环境,一是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二是将学生带入企业。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标志、制度、价值观、精神等。不同企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引进企业文化环境时,必需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为标准,选择一些能与学校环境相融合的、与专业相切合的、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学生进企业,是指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观摩、见习、实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身处企业文化中,能更真实、更全面地感受到企业的理念和精神,更近距离接受隐性技艺,感受隐性技艺文化。3、网络影响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冲击,互联网络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传输最快速、争夺最激烈、信息运用最广泛的新型文化阵地。利用网络技术和手段,增强校园文化宣传教育的有效性,是高职院校校园隐性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网络是隐性技艺传播的新路径。隐性技艺无法言传,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将国内、外的技术知识展示给学生,丰富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技艺和思想资源。网络媒体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大大地优于传统媒体。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将企业中的相关技术或文化做成视频等,作为学生的教材。网络环境的创设不单是对学生的,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增加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行业、企业中的技术信息及相关技能的学习,接触学术前沿,确保教学与社会的有机衔接。(二)师生影响师生影响是隐性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路径。师生影响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参与而形成对对学生的行为、态度、情感的影响。习惯的生成,不能依赖语言与思维,而依赖师生影响。师生影响有两大重要步骤,即示范与体验。示范是指教师所树立起来的教学或人格的榜样或典范。像技能一样,隐性技艺也只能通过示范而不能通过技艺规则的交流来获得。示范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如在课程上,教师的技能展示是有意识,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生活习惯、思维、处事方式等示范,是无意识的。在示范过程中,教师是示范的主体。教师通过提供具体可视的动作、表情、场景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获得对隐性技艺的主观的感知。体验是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模仿、参与真实的或相似情境的活动中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体验,学生最终获得了行为的能力,形成一种惯性。附带地,学生也习得了行为中的隐性技艺。如经过反复训练,护士学会注射后,便习得注射中针头扎入皮肤的力度感。在习得隐性技艺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对技艺的情感投入。在体验过程中,学生是体验的主体。学生通过对技能的模仿,体验到技能中的隐性技艺,从而获得对隐性技艺的真实的体验。(三)母校熏陶“母校”一词是由日本传入的外来语。人们把自己毕业或肄业的学校称为“母校”。母校熏陶是指母校通过向学生传递自身在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办学下形成的学校文化、理念等,从而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产生的隐形的影响。母校熏陶是一种更宽大情怀,一种更持久的力量。高职院校的母校熏陶,注重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观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做充分的准备。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观,母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母校是学生“职前培训”的场所,母校对各行各业的总态度、总表现,是学生形成对职业的第一印象,为学生的职业观奠定基础。其次,母校中的职业文化在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形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次,学生对母校职业文化的认可,对其在校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的作用。因此,母校应该尽量打造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观,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学生创造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隐性文化的建设,关键在通过环境创设、师生影响、母校熏陶等路径,促进学生技能及情绪习惯的习得,在习惯中获得隐性技艺和情绪体验。

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哲学启示:以活动课程为主

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隐性文化的内涵、特性、存在误区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不管是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都属于意识的范畴,都必需依赖于物质而存在。从文化的存在形式上讲,隐性文化依附于显性文化,特别是隐性技艺,它是以一种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形态而存在的。“实际上,大量的未被有意识地识知的技能与行家绝技的规则就是在实践中动作和被发现的,这些规则构成了极少能得到全面言传的重要技术的过程。”①因此,隐性技艺的弘扬与发展,必需通过技术实践来完成。必需注意的是,隐性技艺通过显性技术呈现与隐性技艺显性化不是同一概念。隐性技艺通过显性技术来呈现,隐性技艺并没有显性化,隐性技艺还是隐性的、不可言传的、难以觉察的,其对实践者的影响也是内隐的、无意识的。活动课程是实践性最强的课程形式,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以活动课程为主。活动课程的组织,并非要将隐性文化进行显性化,而是让隐性文化附带在显性的活动中,可见的技术操作中,从而产生隐性技艺特有的影响。活动课程的主旨在于为学生提供各种行为、情感的体验,因而,活动课程是习惯获得的最佳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应该以活动课程为主打课程,活动课程以显性技能为主,在习得显性技能的同时,附带习得隐性技艺,发展隐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协调性,促进校园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共同发展。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自“做”,以达到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和参与实践操作,发展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悟,促进新知识、新思想、新感情产生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的特征,符合了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的要求。首先,活动课程要求创设情境,既环境创设。活动课程要求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下进行,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其次,活动课程重视师生熏陶。活动课程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生的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师生相互影响,共同熏陶,促进隐性校园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再次,活动课程更易于与网络文化相融合。活动课程的开展,依赖网络技术及信息等工具,是网络系统发挥作用的主场所。综上所述,辩证看待高职院校隐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物质与意识、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以活动课程为主,将环境创设、师生熏陶、网络影响融合到活动课程中,发挥活动课程的“活”力,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