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最具保守的地方",这是西方学者对大学的评价.我国大学的保守相对于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陈至立在谈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时指出:"当前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提高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也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1〕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必须以传统为依托,离开传统无所谓创新.而传统是所有遗存知识的总称,它包括知识、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等.而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创新人才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思维灵活、有主见、有超前意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实际上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在外语院校从事大学语文课教学也必然以此为依归,教育者应结合外语院校的特点,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定、授课方式的选择以及课外阅读和实践的引导等方面有所改进.
外语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国内大学语文的教材种类很多,编排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是落后,如在篇章的选择上,除了编者不同外,基本是一个面孔.最关键的一点是缺乏针对性,文理工科使用的是一个教材,没有考虑使用者的专业特点.外语院校的特殊性上文有所论述,编订适合外语专业的教材最重要的是根据这些特殊性选择合适的篇章.古诗文的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语言精练;二是文学性较强.语言精练是针对外语专业对语言掌握的高标准,文学性强是考虑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如贾谊的《过秦论》,李斯的《谏逐客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比较适合的,而如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学生理解非常困难、实用性不强的文章,可以不选.
现当代诗文的选择与古诗文的标准大致相同,应该注意的是剔除那些虽然在现代历史上是名人,而其文章的政治意味远远超过文学性的.因为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不应该承担政治课的任务.在当代作品的选择上,篇目的比例应该加大,中国历来存在厚古薄今的思想,认为今人的文章不如古人,这种认识过于贬低当代作家,很多当代作家的文章写得很优秀,如贾平凹的散文《丑石》,不比鲁迅的《一件小事》差,笔者认为,无论从思想和艺术上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外国文学篇章的选择上,在坚持上面的两个标准同时,一方面要加大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分为精读和泛读两个部分;一方面要注意译者.翻译是另一种创作,翻译质量高低既取决于译者的外语水平,也与译者的中文水平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国外的名著名篇都有几种译本,这就需要编者独具慧眼,取其真正达到"信"、"达"、"雅"标准的作品,这方面,只依靠中文学者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语专业学者的帮助.
此外,所有篇章的选择必须把握"德"的尺度.对"德"的要求应该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崇高境界.古人有"文以载道"、"道德文章"的说法,都是强调文章所蕴含的道德标准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化",注重内心的改变,它是"润物细无声"的,它的作用是持久的,它往往比空洞的道德说教有效得多.
授课方式的多样化现在各大学一般仍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符合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要求.这种绝大部分由教师单一讲授的方式,形式上是重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牵着走"、"填鸭式"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与大学的自由、民主、独立的学术精神相违背,也与学生对大学的理想存在巨大的落差,所以一些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复,缺乏新鲜感.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高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步骤.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改革过程中,要打破旧的教学行为模式,建立适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标准的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必须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淘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而外语院校的小班制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契机.外语院校每个班级的人数一般在25名左右,这使教师具备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的可能,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灵活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应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使一般高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用电脑制作课件,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音乐以及影像片段整合到一起,实现授课内容信息量的最大化.如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看屏幕上关于徐志摩生平的详细介绍,使学生对徐志摩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朗读《再别康桥》,播放名家朗诵的录音,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再播放有关徐志摩的影视片段,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在没有多媒体的院校,退而求其次,可以利用录音机、幻灯机等设备.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现并不是所有的篇章都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如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它主要是谈为人处世的原则、修身从政的标准,特别是其中提出的道德观念,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这类文章可以采取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几组,自由发表见解.由于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分组指导,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系统化,最终形成书面材料.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灵活掌握.无论以哪种方式,教师心中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认知过程,忽视感受、体验过程;重视单向的传递、灌输过程,轻视双向的交流启迪过程."教师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考虑课堂信息量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自主表达见解,是否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与实践的引导和评价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课后阅读和实践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虽然西方有人认为大学的特点应该是"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学生们有权"决定是否学习、何时学习和学习什么".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上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特别是大一的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新事物接踵而至,在课外如何学习的问题上往往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调查分类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不同的,有的喜欢古代的作品,有的对现代作品感兴趣.所以教师有必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根据不同的兴趣开出相应的书目,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指导的书目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只是课外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把读书的感想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口语表达,也可以是书面文字,可以在课堂上即兴演讲,也可以在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的BBS发表.
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加以评价评价的体系也是开放的,但要坚持一个原则:学生的实践利于"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教师既可以以传统的批改方式评点,也可以用口语评价,还可以同学间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评价的科学性,对于学生知识领域有所突破和理论上有创新的成果,要高度评价,以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尽量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语文是学习外语的基础,也是提高外语水平不能忽视的重要学科.知识经济时代,外语院校如何发挥大学语文的基础作用,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是每位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师认识水平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论文下载,下载下来可不是把论文里边的名字换成你的就行了哦,这样是不对的哦,亲,一定要自己创作哦,因为期刊是要查抄袭的哦,多了解一下期刊的要求以及各地的评职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