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对汉语进行学习的,但是因为学习时间的不一致,所以,使得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中小学时候,很多学生学习使用汉语,但这仅是在汉语课堂上,出了课堂后,他们还是习惯使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一些来自牧区,农村的学生,尤其是那么边远的牧区学生,在走出汉语课堂以后,就不会再使用汉语了。这种学习时间、语言环境、生活环境等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水平方面的差距比较大。
(二)汉语基础存在普遍薄弱的现象
导致学生出现汉语水平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的原因。那就是学生的病句多、词汇量、识字量少。通过入学后所进行的汉字识字量测试我们可以发现,约有70%学生在识字量方面达不到3 000字,而约有20%的学生在识字量方面达不到2 000字,同时,词汇量也存在贫乏的状况,所以,在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经常会遇到“拦路虎”,在文字书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同时在语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通过汉语表达出来句子,却采用少数民族式,也就是所谓的病句,其中主要包括谓语和补语、谓语与宾语、宾语与补语等部分出现句子成分缺失、位置倒置等语法问题。
(三)母语会对汉语的学习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语言的作用不但是人们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能帮助人们进行思维的培养。在入学以前,学生会对母语进行自然习得,加上入学后的规范学习,会养成完整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思维体系,从而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得以熟练运用。但是第二语言学习则不同,其不同于母语,是一种语言的全新符号体系,在接受和学习这种语言的过程中,会受到母语习惯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和干扰。比如,民族班中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本民族语言学习,积淀了深厚的民语知识,形成了基本能力,而汉语的学习时间比较短,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借助民语的思维,这样就容易形成民语式的汉语表达方式。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不但应明白学生的汉语基础十分薄弱,还应了解母语在汉语学习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
在汉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图画、实物、卡片、幻灯、简笔画等对词汇加以呈现。通过直观教学来使得学生直接兴趣得到激发,提高其注意力,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汉语进行直接理解。同时与视听相结合,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因为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在本质上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所以教学对象应通过正规学习的方式来对汉语加以掌握,而不能仅仅依赖自然习得,因此我们应确保学习者能够学到相关知识,比如汉语拼音,字词等;同时应让学生尽快张开嘴巴,运用所学到的词语来岁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使其具有一定成就感。这样,我们应该从听说的角度出发,先进行听说,后进行读写,在听说的过程中兼顾读写,在读写的过程中也应进行听说。通过这种方式逐步过渡到一定程度的写作和大量阅读上来。
(二)突出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是一个整体、一个心理场所,其主要对学生意识产生影响。这有利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字词教学、朗读指导和句段训练。所以,情境不属于教学的个别手段,其具有整体性特点。而在各种整体性情境中,组成因素之间具有相互联系性,情境形象能够对学生情绪产生刺激,从而对学生情感活动产生影响,而学生相互之间的情感、情绪活动又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只有保持整体性,相互联系性、教和学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来对情境教学加以采用,才能确保情境教学实现最大优化的效果。
比如:在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李清照的诗句中“凄凄惨惨戚戚”都是进行名词排列,其中没有语法的迹象。如果采用语法解释那么不容易使学生理解,其悠长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不能用语法知识来解释的。这些是汉语的凝练,是汉语意象化的主要表现,所以在汉语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汉语的语意体会,讲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近几年,随着新疆各中小学汉语教学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主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三是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多种专业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自习或课余时间自行在网上学习、练习。
(三)突出教学针对性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既应对整个社会生活、优秀文化、发展变化加以反映,又要体现出相关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对其优秀文化传统加以介绍,确保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能够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所以,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双向式交流加以重视,使其能够将所学语言运用到自身实践和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50.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Z].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内部资料:5.
[3]方晓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6,(2):2.8.
[4]丁文楼.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