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性一直是证券市场关心的热门话题.但是以往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研究的文献,多以经济学家的视角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很多结论也未经证券市场的实践检验.本文另辟蹊径,试图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层面上,分别从会计信息供给者和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视角来探讨上述问题.本文中,会计信息供给者主要指上市公司经理人;会计信息需求者主要指上市公司投资者,因为投资者是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大受害者.本文通过两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探讨会计信息供给方(上市公司经理人)与会计信息需求方(上市公司投资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认识是否存在显著的视角差异.本文的逻辑结构是,首先构筑一个分析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内分别对"上市公司经理人问卷调查"和"上市公司投资人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报告会计信息真实性之供需双方视角差异的重要发现,并提出一些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政策性建议.问卷调查的结果选自财政部重点科研课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视角差异:信息不对称及利益冲突会计信息需求者主要秉承"结果理性"的观念.在他们看来,不管会计规范如何,只要会计信息没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即使公司的会计程序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这类会计信息也是失真的.而会计信息供给者则更多地从"程序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公司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这种信息就可以看成是真实的,他们的会计责任就可以解除.例如,公司按照原有会计制度提取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原规定0.3%)是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坏帐风险的.这对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了,但公司经理人却认为这种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因而自己不必承担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会计信息供给者坚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程序理性观,看来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利益驱动.
与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相比,投资人对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更为不满.如果会计信息非常可靠,但是却与投资决策毫不相干,那么这种会计信息有什么用处呢?毕竟生成和使用会计信息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会计信息不具备决策有用性,那么为此付出代价不觉得冤枉吗?资本市场会计信息需求者坚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结果理性观,看来与商品市场消费者追求商品的性价比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公司经理人强调最有效的办法是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保持会计政策的稳定性.这显然又是"程序理性"观念的延续.在投资者看来,这种看法似乎并不可取.他们崇尚的是"结果理性"观念,认为会计要及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即使会计信息符合既定的会计规则,如果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决策相关性的要求,他们也认为信息是不真实的.由于程序理性观与结果理性观的视角差异,导致上市公司经理人与投资人在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上的看法严重对立."上市公司投资人问卷调查"中有87%的被调查者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上市公司经理人问卷调查"中有78%的被调查者却认为"本公司从未进行过利润包装"(问卷调查是匿名的,不必担心泄露公司机密).两种看法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令人吃惊,说明上市公司经理人与投资人之间在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上存在着显著的视角差异.而导致视角差异的原因则是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经理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