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经理们根据需要产生的"利润",完全违反了会计原则,在会计报表上形成虚假的会计信息。
会计原则弱化,用大额现金办理收支业务更易使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银行间竞争激烈,放松了对现金的管理,不少企业直接使用大额现金办理收支业务。一般来说,用大额现金办理收支业务和虚假的原始凭证紧密相联,尤其是施工企业用工程计价单和收据结帐的业务中也使用大额现金办理收付,其中的问题更多,作假的可能性更大,套取现金更为便捷。
会计原则弱化下的会计核算易形成核算失真如购小汽车,在发票上开大卡车或设备仪器等,以致实物与帐簿记载不符,形成固定资产帐上生产用的多,非生产用的少,而固定资产实物则正好相反,即生产用的少,非生产用的多。一些早已报废或丢失的固定资产,其实物形态已不存在,也照挂在帐上,不追查原因、挽回损失,也不按规定进行清理和处理。有些会计主体将国有资产转移到集体性质的第三产业,不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收取价款,而在单位帐上照挂着被转移出去的财产物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等。
会计原则弱化下的帐务处理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未按会计原则划分,易使当期成本不准。再如折旧计提的方法、比率等必须按规定进行,不得任意变动,不得以折旧或待摊、预提费用来调增调减利润。而一些会计主体对帐户的处理,尤其是牵涉到税收与利润时,往往偏向于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会计原则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研究方法很多来源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关于规范经济分析与实证经济分析的争论由来已久。西方经济学史上最早区分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是西尼尔。对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作出更严格区分的是大卫·休谟提出的所谓"休谟判别法":从事实性的、陈述性的说明不能推导出规范性的、伦理性的说明,亦即不能从"是"中推导出"应当"。
休谟提出了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的判别标准,实证经济分析研究"是"与"不是"的问题,规范经济分析研究"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
规范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像规范经济学一样把规范法引入会计研究中。它是指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的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
规范会计理论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所以规范会计理论不满足于现有的会计惯例,而是要从逻辑性方面概括说明怎样才算是良好的会计实务。像美国会计学家穆尼茨在1961年发表的和70年代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都属于典型的规范性会计理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财务会计本质的理解和深化,规范性会计理论已经得到了西方会计界广泛的认可和推行。规范会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和归纳推理法两种。
在7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以会计假设为前提,推导出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处理程序。
在70年代以后,由于新技术革命、决策理论、行为科学等新兴科学向会计领域渗透,会计理论研究主要采用以会计为前提推导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报告的标准。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