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专职辅导员专业化的几点思考-加强高校辅导员建设,是国家的政策和规定。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既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又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需要。辅导员专业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专业化的理论体系,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知识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和评估制度,使得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人作为一名从事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教师,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如何加强专职辅导员专业化谈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得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活动中,不仅承担着组织、管理、协调、实施等职责,而且承担着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心理教育等具体事务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尤其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已成为辅导员职业人生规划和目标定位。
一、当前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现状
(一)岗位责任重,工作价值体现不够
由于当前的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这是充满着个性的一代,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迷恋网络虚拟世界、恋爱情绪化等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情况相当复杂,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存在很大压力。其次,长期以来的“非专业化”现实基础使辅导员工作得不到重视。由于高职院校未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也尚未建立全员育人的机制,不少人认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只是辅导员的事,因此辅导员便成了几乎事事都应关心的“保姆”,更有人称辅导员为“高校民工”。 辅导员在高校管理层和专业教师眼中,只是充当着“服务员”的角色,是从属于机关单位和服务于机关单位的,没有自己的专业地位和专业权威,往往工作成绩得不到实际效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种社会认知严重的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人并没有把辅导员当成一种终身性的工作,而只是一个“转行”的跳板,很多专职辅导员在几年后选择转岗或跳槽,因而缺少积极研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主动性,造成了专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二)队伍偏年轻,业务水平离专业化有差距
当前的专职辅导员大多是本硕应届毕业生,因为年龄只比学生大几岁,所以沟通交流不是问题,很容易成为‘“朋友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除了要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外,还要负责课堂以外的形势政策教育、党团组织建设、心理问题识别、择业就业指导等工作,虽然这些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重视,但并没有形成一种专业性、科学性、连续性的工作,很多时候还是要面临着由第一线的辅导员一手抓的局面。由于很多专职辅导员并不是来自思想政治专业,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加上其自身阅历尚浅,个人经历不足,面对很多问题时还是感到不够专业性,处理起来力不从心。
(三)缺少专门的培养模式和培训体系,发展前景边缘化
专业知识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基础,但是由于辅导员所从事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是繁琐而又复杂的,加之坐班时间较长,所以平时很难跳出繁琐的日常工作,抽出时间用于专业化进修和培训。目前,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身份归属仍比较模糊,把他们等同于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其教师身份在校内难以得到认同。专职辅导员如果想向更好的发展,可以走管理职称之路,但是这样的名额少之又少。如果走教师职称,可是在认定过程中的量化考核于高校专职教师一样,以授课课时、发表的文章数量以及参加的科研课题等专业事项作为标准进行考评。而专职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放在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对于这些方面比较薄弱,但在绩效考评时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量并没有得到任何体现,使得专职辅导员发展前景边缘化,打击了专职辅导员的积极性。
二、关于加强专职辅导员专业化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职责,建立专职辅导员岗位的健全考核机制
为了加强专职辅导员专业化,高职院校首先应从源头上加强,在质量和结构上严把进口关,应把“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有着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大学期间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熟悉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作为新聘辅导员的基本条件,坚持专业优先选择,坚持公开竞聘上岗制度,且适当考虑男女恰当比例,以优化队伍结构。其次,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健全的考核制度,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特别要注重过程管理,每学年要对辅导员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系部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增资晋级、奖惩的主要依据。
(二)完善专职辅导员队伍培训培养机制
坚持新辅导员上岗之前的岗前培训,进入学校,可指派一名优秀辅导员带领其更快地适应工作。对非思想政治专业的辅导员加强理论实践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对上岗以后的辅导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还包括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学校可以培养辅导员专业化也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专职辅导员培养发展基金,鼓励支持专职辅导员参加如“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专项培训,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学校也可以经常有目的的组织辅导员到兄弟级院校、本科院校或是企业考察、学习、观摩,这样有利于开阔辅导员视野、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辅导员专业化。
(三)实施人性化职业规划,打通专职辅导员的职称评审瓶颈
实施人性化职业规划,可以促进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可以稳定专职辅导员队伍。以辅导员职业的“终身化”为导向,辅导员的专业化将改变过去“出路在于转行”观念下的短期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终身发展的管理方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在发展前景上,也能像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一样,实行专职辅导员岗位职级制度。如可将专职辅导员岗位科学地分为几级,根据辅导员年限、辅导员考核情况、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辅导员进行岗位评定,每学年开展一次,与职称评定同步进行,纳入学校人事管理,且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岗位津贴。从政策上打通专职辅导员的职称评审瓶颈,鼓励专职辅导员走向职业化道路,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心,“用于奉献”的爱心。
进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方法,又符合现在高校发展的需要。当前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已逐渐成为各高校关注的一个话题。辅导员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积极的探索辅导员专业化的方法与途径,建立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体系,加快辅导员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郑永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理论与方法探索.思想教育研究.2009.03
[2]杨晓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8.13
[3]刘海春.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