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易氏源流考辨
易氏源流考辨
| 文章出自:论文网 | 编辑:代写代发 | 点击: | 2012-05-08 14:25:28 |

易氏源流考辨  
发布时刻: 2003-3-14  作者:  
要点  易氏得姓之说,曾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易牙雍氏,或魏国人受封食采于易水,因以易为姓等等说法。而易水自古属燕国,齐和魏人不概略在燕属易水食采。显然是谬妄无稽的牵附,均应予否认,经考证,易氏得姓,乃春秋畴昔,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很概略是有易氏或有狄氏),始以易为姓,不必然有确定的开山祖师因食采于易水,才是合乎逻辑的,也有易氏家谱纪录,易氏在殷商时为易氏部落,可作佐证,巳知最早的远祖,是春秋楚惠王时的易甲。    
    湖北黄冈易氏,自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迁自江西瑞昌。迄今子孙繁衍于鄂、豫、皖、赣、陕等省,成为鄂东富家之一。家谱中自唐初春先公起,世系一连纪录九世至晚唐优公,此后本旁支的世系,纪录更为完整。现存最早的谱序,为完公於宋哲宗元祜六年(1091)所撰(1)。其中云:“读谱旁见先儒列传”,且记有坟墓、迁移,繁衍等资料,并有五世提头的花样。完公与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几近同时,故易氏谱其实欧、苏编制之前。且易氏谱后续也俱特色,方志学家和家谱学者武年夜王葆心教授1942年撰易氏谱序(2),称道说:“独所见易氏之谱,自晚明便修纂有法,深知族谱为书,以史之一体,而寓有史之全体,杰然上踵马迁,耸峙于黄茅白韦中,自成风气。…以一族之史,辟门启牖,上规国史,隐括国家史,用之社会史.俾族书开无限路子,于世系有表,于莹庙祀田迁移有志有记,于族文献有三家传为纪纲,又拓货殖等传所未备,而有孝友、忠义、文学、荣仕、高逸、朴直、技勇、独行、勇行、素封诸列传,极纲罗之能事.又于诸史列女一目,析而为贤母节妇烈女三目,今之学者类该注重社会所组成,顾罕能提社会史之纲,以囊括吾平易近族之历史者,当推易氏谱例,可以使全国郡县诸族姓,均归纳于一族之社会,灿列于谱中.”由此可见易氏谱历史悠长,内容雄厚而具特色,优于其余家谱。
    然而朝代更迭,战乱兵燹.致旧谱毁损残缺.黄冈易氏谱,照样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明理公访求江西旧谱,几同再创修(66).虽然明万历戊子年(1588),之贞和霍冈二公合作续修,现只见其谱序(3)。可是明末清初,家谱又遭战乱毁损,“理公旧谱仅遗一卷于仓壁间”(67),致清顺治三年丙戍(1646)为鼎公再修纂时(4),竟未提之贞和霍冈之二修。自此往后接踵续修,至1942年,合修达十二次(加之贞和霍冈之修实为十三届),计190卷,内容渐趋完美。近50年来,又当社会政治轨制和概念极年夜改变,宗庙祖坟无存,而族众仍乐於集资,于1994年续成族谱,精装巨册(约2000余页),蔚为年夜不雅观。怅惘编校错误严正,既有前人耳食之言,也有今人续增新错。为了切磋易氏族史,特查阅史册,包含廿五史、各类辞书、文集、年谱等,考证出一些疑点,籍以抛砖引玉,就教于知史者。
    比来查得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是长沙易氏总支下的一个分支.该谱创修于康熙41年(1702),平易近国21年(1932)是其五修【5】.据称该谱来自晚唐状元易重之子,南唐(938-960年)雄州剌史易赟(斌/贝,音yun晕)老岁终年所修。传至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又由释褐状元,礼部尚书易祓,“本易赟(斌/贝)旧谱作庆源集,考受姓之源,世系悉加删订,存信阙疑,书为三册,分给长沙、吉州、袁州三部,是为绫谱”.而“宋宝祜年(1253-1258)吉州裔季平手书绫谱,藏吉水中华山玉真不雅观神脏.(明)天启年(1620-1628)发之,绫如蠹蛀,尘封渍落,检录残存,颇徵世序。其生娶没厝未详,故亦不敢以某子详者注之.”【5】由此可见,无论是鄂或湘易氏家谱,均系检录残存,远祖纪录恍惚不清,是可年夜白的。
    湘谱经由易赟(斌/贝)和易祓两位博学的闻人纂修,对远祖闻人记其确定年月,比鄂(黄冈)谱较好。虽然其血缘世系纷歧连,只能看作时代年次的次序递次,概略根底显示了世系的次序递次,其史料价钱是可托的。但至明代往后,其一连世系才有纪录。而鄂谱自唐初春先公起,迄现代系纪录一连而清晰,这在诸多姓氏中,也是难过的。但唐朝畴昔,只有若干很多若干易姓远祖和闻人的名字而巳。湘、鄂易氏同源一本是可一定的,由北方迁江东,而长沙畴昔,论说根底不异,此后的世系,似分歧宗,但两谱又离别提到其前后一些同名的祖先,却未见切当的共祖和分支的纪录,有待探源考定。现以此两种谱为根柢根底,参考各类史册词书,对易氏源流进行考证:
    (甲)易氏受姓根源考辨
    易姓根源之说有四:姓氏专著《辞海》等典籍的说法(8--26):
    1) “左传齐医生易牙(雍巫)之后”.最早见于《元和姓纂》(6).有的书则说齐桓公宠幸嬖臣雍巫字牙,称易牙(一作狄牙),食采于易(水),故其后人以易为姓.更由此推而有“雍乃易本姓也”,或易出于雍,它与易牙之后的说法,本色不异(8--26)。
    2) “太公后有易氏”,最早见于《卢若虚集》(7),即姜太公尚(吕尚)之后(17)。
    而易氏谱中对易牙为祖之说,有一定和否认的矛盾存在。更首要感受:
    3) 战国时魏易恺为受姓开山祖师.并有追远推及魏之先祖毕万为祖的。而有“易氏之先与魏同姓”说。    
    4)“受姓自燕”说等等。
    这些说法,都感受是战国时某开山祖师食采于易水,因以易地为姓,且多列举闻人“楚有易申著节义,魏有易恺刺雍州(一误作荆州),晋有易雄宰舂陵,…”,还说起郡望太原郡和济阳郡,易氏因地以济阳堂为堂号。考太原郡秦置,治所晋阳。济阳郡,晋惠帝时置,今兰考四周。概略为两分歧时代的郡望(27)。
    比来查得《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5),其中有易甲传,说是考自周圣楷著《楚宝》和萧智汉纂辑《历代名贤列女氏姓谱》(68,69),并说据宋易祓绫谱,始修于康熙41年,而氏姓谱为乾隆年版,必为后者取材前者。其文曰:
    甲公楚人,黄帝之后。其先有食采於易水者,因以易为氏。公赋性劲爽,乡里有烈士之目。白公胜闻而慕之,愿纳交焉。及胜将弑惠王及子西,欲得公助(欲得易申),陈士勒兵以示曰:“与我,无患不富贵;不吾与,则此是也.”公(易甲)笑曰:”子常言吾义矣,今忘之乎?立得全国,不义,吾不取也。威吾以兵,不义,吾不从也.今子将弑子之君,而使吾(我)从子,非吾前义也。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子行子之威,则吾亦得明吾义也。逆子以兵争也,应子以声鄙也。吾闻士立义不争,行物化不鄙。”拱而待兵,颜色不变.遂遇害。
    斜宋体字为易氏谱有,而《氏姓谱》(68)缺,括号内为二者分歧处,《氏姓谱》篇首作甲公,中又作欲得易申,内容根底不异。而许多姓氏词书和其余易氏家谱,有“楚有易申著节义,魏有易恺剌雍州,晋有易雄宰舂陵”句,则原形是易甲呢?照样易申呢?虽未找到明末清初,以包含楚地古今传人逸事著名的湘潭人周圣楷著{楚宝}(共45卷)予以佐证,但查到更早而可托的,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著[新序](编入[四库全书]经部儒家类),或通称[刘向新序],在其义勇第八章中有:
    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胜怨楚逐其父,将弒惠王及子西,欲得易甲,陈士勒兵,以示易甲曰:“与我,无患不富贵;不吾与,则此是也。易甲笑曰:“尝言吾义矣,吾子忘之乎?立得全国,不义,吾不敢也;威吾以兵,不义,吾不从也.今子将弒子之君,而使我从子,非吾前义也.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子行子之威,则吾亦得明吾义也.逆子以兵争也,应子以声鄙也,吾闻士立义不争,行物化不鄙,拱而待兵.颜色不变也。”
    显然前面两种谱中的易甲传,实来自[刘向新序]。由此则史册中 “楚有易申著节义”句有误,应为“楚有易甲著节义。”这个史料很主要,它声名易姓历史悠长,在春秋楚惠王(前488-前432)畴昔,巳有易姓。这足以驳倒所谓春秋战国时齐国的易牙,或魏国的易恺等,始封于燕国的易水的谬论。它也注解易甲有相当的势力和社会地位,否则白公胜就不会联络他起事弑君,概略还隐含着其时在楚国,巳有易甲为代表的易姓氏族,且是兴望的。故还不能说,后来汉代由山西南迁江东,而湘、赣、鄂,我们这一支易氏是最早南迁的。释褐状元易祓纂修,而传下的绫谱,也只说易甲是最早的远祖,浑说“易氏之先有食采于易水者,因以易为氏”.注解若有食采于易之事,也应在春秋时易甲公之前.决不会在其后的战国时,齐或魏国人再始受姓。
    再从历史地舆来剖析.《周礼.职方》:“并州,其浸涞、易”,《国策.燕策》:“苏秦曰,燕南有滹沱、易水,燕太子丹送荆柯易水之上”.这些都是较早泛起易水的名字,其始得名概略更远.据《中国通史》(28)说:“古时殷人与娀(女戎)狄人曾杂居易水以北区域,且有通婚,据《商颂》,这玄鸟遗下之卵,为有娀氏女(姓娀名狄)简狄氏吞食,产子名契.易水原为有易氏居地,契的后人王亥在易水游牧,为有易氏酋长所杀.后王亥之子上甲,又杀物化该酋长,攻下了有易氏居地.有易氏即有狄氏,狄与易同音通用字(王国维说).此刻易水区域挖掘出许多墓葬铜器等文物,证实该地在殷商时代属故燕,也证实周往后的燕国,是在故燕的根柢根底上竖立的”.该地既然早为有易氏居地,推想易水很概略就因有易氏而名.而易州(县),则为隋开皇元年(581),因易水始改涿郡为易州(县).故易氏得姓当因易水,而非因未名之易州.该地即今河北省易县.在春秋战国畴昔属燕国,曾为燕国的下都,易王之名,也概略与易水有关.而齐国在今山器械北部.据《史记.燕昭公世家》只有燕易王(前332-321年)和燕王哙(前320-312年)时,燕受齐侵拢。前313年齐年夜胜,攻下过一些燕地,至昭王廿八年(前284),燕打败齐国(29),收复失落地.仅短短30多年,易水概略曾为齐攻下,动荡未稳. 齐人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