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在校为何表现迥异
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不服管教,在校却遵守校纪、表现较好;有的孩子在家生动外向,在校却沉静内向。目前,在我国的独生后代中,存在诸如此类的在家在校表现截然相反的孩子较为广泛,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后代,在家中备受关爱。到学校后,孩子由家庭的核心变成了学生中的平凡一员,失去了特别的照顾,部分孩子由于心理调适与平衡本领较差,便会出现这种在家在校的差异。对此,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充足的重视,积极地加以解决。
首先,家长应改变宠爱的教育方法。过分地宠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众星捧月的家庭关系,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导致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和家庭平凡成员的地位。这种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地适应由个体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的过渡。
其次,家庭与学校应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不够,以至老师和家长彼此都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中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在与老师加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不但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如发现孩子在校、在家表现截然相反,就应立刻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其中的原因,积极地帮助孩子调适心理,使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最终接轨融合。
其三,培养孩子的心理调适与平衡本领,帮助孩子度过接轨期。对表现出自卑、孤僻、烦闷、任性、焦急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调适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关心,以补充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长与老师应故意识地培养孩子承受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心理调适宁静衡本领,多为孩子创造自主自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本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应积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有条件与同龄人来往,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区别看待,该拒绝的应以得当方法加以拒绝,并说明来由,以免孩子产生优越感,养成任性、倔强的习性。
论文写好了,要发表到哪里去,这可是件大事,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能与你单位的评职要求相吻哈哦,可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