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及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AmpC酶测定采用三维实验法,ESBLs测定采用纸片法。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药敏实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AmpC酶阳性为15.5%(26/168),ESBLs阳性为41.7%(70/168)ESBLs和AmpC同时阳性为4.8%(8/168)。AmpC阳性菌株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药物耐药率超过70%,ESBLs则超过60%,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头孢派酮/巴坦次之。结论:AmpC酶和ESBLs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两类主要酶,亚胺培南是治疗由产AmpC酶和/或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头孢菌素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其耐药率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而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能使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被认为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最重要的两类酶[1-3]。因此,对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状况及药敏检测分析对临床控制感染用药有重要的意义,对临床分离的168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AmpC酶和ESBLs的状况及药敏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16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63株(37.5%),肺炎克雷伯菌41株(24.4%),阴沟肠杆菌18株(10.7%),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1株(6.5%),奇异变形杆菌10株(5.9%),其他肠杆菌科细菌25株(14.9%)。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 1.2 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①细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鉴定菌种;②药敏实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指南进行;③AmpC检测:应用头孢西丁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④ESBLs的检测:按照NCCLS 1999推荐的纸片法测定ESBLs,采用头孢他啶(30 μg)与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 μg /10 μg)组合,头孢噻肟(30 μg)及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 μg /10 μg)组合,任意一组药物抑菌环大小后者—前者≥5 mm时,则判定为ESBLs。 2 结果 2.1 168肠杆菌科细菌AmpC和ESBLs检测结果:AmpC酶阳性为15.5%(26/168),其中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4.4%(8/18)、11.1%(7/63)、9.8%(4/41)。ESBLs阳性为41.7%(70/16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7.1%(36/63)、46.3%(19/41)、27.8%(5/18)。ESBLs和AmpC同时阳性为4.8%(8/168),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分别为4株、3株、1株,详见表1。 表1 168株细菌AmpC和ESBLs检测结果[株(%)] 致病菌 检出菌株数 AmpC阳性 ESBLs阳性 两者均阳性 大肠埃希菌 63(37.5) 7(11.1) 36(57.1) 4(6.3) 肺炎克雷伯菌 41(24.4) 4(9.8) 19(46.3) 3(7.3) 阴沟肠杆菌 18(10.7)
论文写好了,要发表到哪里去,这可是件大事,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能与你单位的评职要求相吻哈哦,可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