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螺旋扫描技术和重建方法对显示颌面骨细节结构及避免重叠遮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颌面骨外伤、畸形、肿瘤病例采用的扫描技术、重建方法等图像显示的效果。结果:全组病例软组织窗显示颌面部轮廓、形态、软组织一目了然,骨窗示骨折线、移位情况、畸形、肿瘤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清晰示。结论:此技术的应用,可使受检者体位舒适,三维重建后图像还原颌面部解剖结构,达到清晰、立体、直观的效果。
关键词:容积采集;三维重建;立体结构
颌面部结构复杂,上下颌骨与颅骨、颈椎骨相邻,常需拍摄多个方位的X线,才能对颌面部进行影像诊断。多层螺旋CT由于容积采集,各向同性的特点,二维和三维图像的质量很高,进行螺旋CT检查经3D重建后,就可以建立颌面骨的立体关系及相邻骨骼的空间距离,图像为颌骨全景片,通过旋转从不同角度展示颌骨各种形态、错位、分离、碎片等情形[1]。着重在重建图像算法上,进行了多种技术处理和比较,对图像进行中度平滑算法和骨算法薄层重建,再进行三维重建,旨在探讨扫描参数和重建算法与显示颌面骨细节的最佳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患者,年龄4~63岁,全部为男性,其中外伤13例,颌骨畸形3例,肿瘤6例,有5例为骨折手术复位后二次复查,其中6例肿瘤均作增强扫描。CT扫描设备:SOMATOM Sensation 16,KODAK8900干式激光打印机。 1.2 方法: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取下假牙及其他金属物品,头部尽量摆正位置,下颌稍前伸,以便于分离颈椎。扫描头颅侧位定位像,螺旋扫描范围包括听眶下线至下颌骨下部,适当的FOV,扫描持续时间5~6 s,电压120 KV,有效毫安100 MAS,旋转时间0.75 s / 360o,原始数据采集扫描层厚16×0.75 mm,图像重建层厚4.0 mm,进床/周18.0 mm,螺距24 mm,分别进行中度平滑软组织算法H40s medium重建和骨算法H60s sharp重建,软组织窗:窗宽300~400 HU,窗位35~45 HU;骨窗:窗宽1 500~3 000 HU,窗位300~700 HU。 1.3 扫描后的二次图像处理:采用软组织算法和骨算法薄层重建,层厚1.0 mm,重叠间隔0.7~0.5 mm;在3D操作窗分别做多层面重建(MPR)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图像,三维处理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T)和表面遮盖法(SSD)成像,用软件功能的切割方法去除舌骨、颈椎骨和部分颅底骨,减少图像重叠影。MPR重组层厚为3~5 mm,重组间隔3~5 mm,异物、小骨折或较小病变的层间距≤层厚。 1.4 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80~100 ml,注射速度2.5~3.2 ml/s,延迟扫描时间,观察血管性病变时18~25 s扫描,观察软组织病变时60~120 s扫描,软组织算法重建。 2 结果 本组27例颌面部病例,软组织算法重建的MPR图像,软组织窗见颌面部的整体轮廓、形态、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胀程度一目了然;骨算法重建的骨窗见13例外伤中有单一骨折和多发骨折,颧弓、上颌窦壁、牙齿断裂、颌骨错位骨折9例,无移位线性骨折4例,髁状突骨折、撕裂、移位5例;三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