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比,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8.3%。
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网络结合手机成为最强舆论载体,互联网这张网早已展示其赫赫威力。网络不再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真真实实地渗透、影响并干预到现实的生活,网络舆论是需要一个规范来指引的,虽然网络和网民所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监督和引导。但是如何处理好其中的矛盾,成为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智慧来应对。
网络水军舆论媒体上关于"网络水军"的报道日益增多,也刊发题为的文章,称"网络水军"通过"借势"和"造势"使网民在无意之中充当了其炒作的"托儿"或者"打手",一旦舆论的洪流聚集,其席卷网络的力量"不可阻挡"。所谓"网络水军"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名词,一般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
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其量如水,而且对互联网的渗透也与水相似,因此,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的发帖的人就被叫做"网络水军"。"网络水军"一般服务于商业领域,为企业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舆论造势,大批受雇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以各种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发帖,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进而达到宣传、推销或者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而且有违社会道德,败坏了社会风气,侵蚀了社会肌体。
比如不久前发生的蒙牛诋毁伊利产品事件中,就雇佣了"网络水军",进行相互打压。也有在一些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后出没,为被曝光的个体或利益群体谋利。
"网络水军"致力于在互联网上制造假象,给广大网友及社会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使他们对很多事件产生了消极、主观情绪。央视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就遭遇"网络水军"密集刷票,其中江西宜春市委宣传部公开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学校组织员工和师生为江西入选的三名候选人集中投票,已影响到评选活动的公正性。谁给了这些人"饭碗"?
纵观近些年由网络而发的社会众论话题,绝大多数被证明并非妄论。在网络民意的监督下,一些扑朔迷离的案件大白天下,这充分证明了其积极作用。而在此时,将网络热点话题的"热度"总结为"至少有50%左右热帖是经过人为设计的",传递出的无外乎是网络热点因人为设计,故不可信的信号。若果真如此,众多不仅还原了事件的真相,而且揪出了责任人的网络热点,又如何解释?
网络"水军"被抬高到"网络黑社会"的地步,反映出了一种事物发展的因果逻辑。正是一些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总处于不透明甚至欲盖弥彰中,才会出现以网络爆料为手段、以哄抬舆论价值为生计的行当。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当然不能听之任之,但仔细想想,又是谁给了这些人"饭碗"呢?合理利用网络这种平台进行网络公关和广告,是为网络营销做出了颇多贡献的。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利用网络推手来制造热点赢得关注,这种方式本无对错之分,"网络水军"正是因为匿名发表,不必负责的特点而极易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推手们在针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偏颇批评,往往会转化为另一种网络现象-"网络暴民现象"。韩国就发生多起影星就因不堪忍受网络舆论的压力而选择自杀的案件。
我们应针对"网络水军"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以求发挥"水军"的优点,规避其缺点,对在网络上散布流言中伤他人的行为,我们更应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来约束其发生。传统监督渠道的闭塞,导致网络这一新兴监督手段异军突起,成了最具杀伤力的监督武器。
有关方面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提速,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形成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在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通过互联网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已成风气。人民群众也纷纷通过网络,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社会热点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网络民意表达已经成为社会舆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官员与网友互动、网上交流拍砖,甚至公开问计于网民,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这足以说明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网",在官方的思维和语境下,已能与党纪、政纪和司法等监督渠道并驾齐驱。
然而,网络作为一个手段,没有价值取向的属性,在另一个方面展现着其亦正亦邪的面目。央视此前报道过,在普通人以为被偶然爆料,甚至一些被监督曝光而出现的热点话题,其实大部分是被一股潜藏的势力在操纵。
这些"十万水军"对于舆论的操纵,做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普通网民就在浩大水军的左右下形成了巨大的舆论推手。这不得不让人警惕。一直认为网络为我所用、充分表达自我意识的普通网民,会不会就正在为灰色链条贡献着自己最大的热情与精力而浑然不知?针对"注水"的网络民意现象,网络经济专家吕本富介绍说,按正常的传播规律,一个热点话题在网上的传播高峰时正常为三天,如果持续维持是违背传播规律的,在三到五天后,如果突然再次出现传播的高峰,又没有特殊的原因导致旧话重提,这样的高峰就极可能是人为推动上去的。也就是说,那些毫无缘由的旧话重提还是不是"民意",值得推究。舆论可以操纵,但真相总会大白。
一旦这种注水的"网络民意"现形,网络民意便极有可能遭到人们的怀疑与鄙弃。问题的关键是,并非所有网络民意都是人为操纵的结果,如何辨别真伪?如果公众从此怀疑所有的网络民意,并拒绝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那么网络民意恐怕不能再代表民意了。网络也需要"打黑",言之有理,但现实规则何在?
尊重、重视网络监督的力量,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没有人能逆潮而动,这更说明我们需要给网络这一有效渠道立下规矩,没有规矩不足以成方圆。成本低,效果好。是"水军"和幕后操纵者招揽生意最有利的口号,而这也正是很多人的担忧所在。如有治理法规,"网络水军"也会三思而行。
就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而言,治理"网络水军"就更为迫切。我们治理"网络水军"不能慢腾腾,更不能遥遥无期,踩着时间的节拍推进,才会出效率。依法出台规定加强对"网络水军"的管理,未必一步到位,做得完美无缺,而且关门苦想出来的措施也难以做到完美无缺。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只有敢于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措施才会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
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个适合的期刊。你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以参考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