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D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中涉及遗传、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由此所致的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通路激活、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简述了D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又称DM肾小球硬化症,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积聚、基底膜增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易感性与高血糖交互作用被认为是DN发生的启动因素,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环节参与其发生。现结合国内外资料,就近年来对DN的发病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1遗传易感性 DM导致DN发生所需的时间并不与血糖、血压等控制情况成正比关系,基因型是决定DM易感性及DN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1]。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为7q21.3,10p15.3,14q23.1和18q22.3[2]。同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AT1R)基因、醛糖还原酶(AR)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MTH2FR)基因及胱硫醚 β 合成酶(CBS)基因、转化生长因子 β1 基因等的多态性都与 DN 关系密切。作为多基因病,DN的发病常依赖于多个基因的共同参与及环境的影响,上诉发现表明DN的发生常涉及如下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脂代谢系统、基质代谢有关系统和炎症介质等。 2糖代谢紊乱 DN的发生、发展除了与遗传有关外,高血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均显示严格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发生DN的危险性[3]。糖代谢异常引起DN主要是通过多元醇通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激活,以及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形成。 2.1多元醇通路 AR是多元醇代谢途径的限速酶,与DN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糖状况下, 肾脏组织细胞内的葡萄糖水平不受胰岛素调控而与血糖平行,细胞内高浓度葡萄糖激活AR,使得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和转化能力增强,Na-K-ATP 酶的活性下降及细胞损害,氧自由基活性增加,干扰细胞代谢。 2.2蛋白激酶C PKC的活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所涉及的主要途径的共同点。高糖直接增加PKC活性的表达,PKC通过发挥其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关键酶的作用,实现改变GBM结构,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ECM合成增加;加速肾小球损伤[4]。抑制PKC的活性可以延缓或阻止DN的发生发展[5]。 2.3糖基化终末产物 持续高血糖状态下, 蛋白质、脂类和氨基酸的还原糖和游离氨基之间发生的非酶促反应可生成AGEs。AGEs能促使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和释放ECM成分,减少其在体内见解,损伤滤过膜,改变基底膜结构。此外,AGEs与糖基化终
论文写好了,要发表到哪里去,这可是件大事,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能与你单位的评职要求相吻哈哦,可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