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别人的论文范文,选一个合适自己的,再进行修改创作吧!
【摘要】 目的 分析并评价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上更加合理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 2010 年我院住院患者的 33482 张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重点对麻醉性镇痛药品的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总金额、用药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各个药品的使用频率( DDDS)以及药物利用指数( DUI) ,通过 DUI 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分析并评价该年度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在手术与创伤镇痛中主要使用哌替定注射液以及芬太尼注射液,在癌痛阵痛方面主要使用可待因片与吗啡制剂,其中吗啡类制剂的使用频率最高; 吗啡注射液和吗啡控释片和缓释片 DUI =1,可待因片,氯胺酮注射液 DUI =1,基本与 WHO 的用药原则相一致。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DUI> 1,表明有滥用倾向; 枸橼芬太尼注射液的 DUI 最高,为 2. 94 提示超出限定剂量。结论 我院的麻醉性镇痛药品应用基本符合 WHO 的“三阶梯镇痛治疗”精神,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品要以尽量减少药物依赖性、降低患者的痛苦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原则。
【关键词】 麻醉性镇痛药品; 住院患者; 使用分析
麻醉性镇痛药品是一类在连续应用后容易出现生理性依赖的药品。该类药品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医疗、科研及教学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供给,同时该类药品也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药品。合理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品可以解除疼痛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按照麻醉药品管理规定的要求,每张处方中麻醉药品的注射剂要小于 2 d 常用量,片剂、糖浆剂以及酊剂等要小于 3 d 常用量,连续用药需小于 7 d,并安排专人监管,严格采用专册登记、专用帐页以及专用处方。为更加合理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品,现对我院 2010 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与处方应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检索 2010 年我院住院患者的 33482 张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重点对麻醉性镇痛药品的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总金额、用药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2 方法 参考《新编药物学》( 第 15 版)[1]及每种药品的说明书以确定每种药品的限定使用日剂量( DDD) ,统计各个药品的使用频率( DDDS) 以及药物利用指数( DUI) ,通过DUI 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分析并评价该年度临床用药的合理性[2]。
2 结果
我院 2010 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1。
3 讨论
麻醉性药品的应用需要严格把关,该类药品属于特殊药品,对其的管理需要更加规范,因此要求医师及药师需要掌握并遵守麻醉镇痛类药品的管理规定,以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及损害患者的合法权益[3]。本组分析结果显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在手术与创伤镇痛中主要使用哌替定注射液以及芬太尼注射液,在癌痛阵痛方面主要使用可待因片与吗啡制剂,其中吗啡类制剂的使用频率最高; 吗啡注射液和吗啡控释片和缓释片 DUI =1,可待因片,氯胺酮注射液 DUI =1,基本与 WHO 的用药原则相一致。本组结果显示我院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使用也较多,该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 N 甲基 D 天门冬酸受体,进而发挥麻醉作用[4]。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DUI >1,表明有滥用倾向; 枸橼芬太尼注射液的 DUI 最高,为 2. 94 提示超出限定剂量。哌替啶注射液在住院患者中主要应用于外科,例如创伤性镇痛、烧烫伤镇痛,在骨科、放化疗、妇科以及微创整形等方面的应用也较多,在癌症患者的镇痛方面应用较少,这显示我院对哌替啶注射液的应用情况比较合理,与 WHO 主张的癌痛患者使用吗啡制剂,降低派替啶注射液的用药剂量的治疗方案是相符合的[5]。综上所述,我院的麻醉性镇痛药品应用基本符合WHO 的“三阶梯镇痛治疗”精神,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品要以尽量减少药物依赖性、降低患者的痛苦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原则。在 DDDS 及 DUI 方面进行分析,临床使用过程中一些处方超极量,提示一些医师与药师不能很好地掌握麻醉阵痛性药品的管理以及其麻醉镇疼性能,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麻醉阵痛性药品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 第 1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2] 任德梅,黎燕玲,蔡晓红. 住院病人麻醉性镇疼药应用情况分析. 广东十五届药学会,2004,5: 152-15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药政管理局、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 3.
[4] 王明军,邝翠仪,唐蕾,等.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疗效观察. 中国药房,2005,16( 17) : 1323-1324.
[5] 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 医院药品 DDD 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 中国药房,1996,7( 5) : 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