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选择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结合中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
呃逆俗称打嗝,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有外界物质,生化、物理刺激引起。中医是指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呃逆持续48 h以上为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住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其中消化系统病种10例,神经系统病种8例,精神因素引起的5例,药物3例,其他4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5~70岁,平均60.5岁,30例患者呃逆持续时间均在48 h以上,最长1周,最短3 d。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如更换体位、屏气、喝热水等,再给予解痉药;观察组除以上方法,再结合中医疗法:如穴位注射、耳穴贴压、针灸、口服汤剂、艾灸等方法。 1.3 操作方法 1.3.1 口服汤剂,辨证施治:需先辨别虚实寒热后再对症下药。常见证型有:①胃中寒滞型呃逆: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治宜温中祛寒止呃。方用丁香散。②胃火上逆型呃逆:证见呃声洪亮,烦渴便难,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泄热通腑止呃,方用小承气汤加味。③气逆痰阻型呃逆:证见痰涎壅盛,呃有痰声,胸胁胀闷,或恶心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宜降气化痰,和胃止呃,方用旋覆代赫汤。④脾胃阳虚型呃逆:证见呃声低沉,气不接续,面白肢冷,舌淡脉细弱。治宜温中止呃,方用理中汤加味。⑤胃阴不足型呃逆:证见呃声短促而不连续,舌干烦渴,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和胃止呃,方用益胃汤加味。 1.3.2 针灸疗法:①取穴:主穴:膻中、足三里、内关。穴位加减;饮食不节而致的以主穴为主,再取中脘穴、天枢穴;情志不畅的除主穴外再取太冲穴、人中穴;正气亏虚的以主穴为主外再取血海穴、关元穴。②方法 用安尔碘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快速进针,轻捻慢提,使患者感觉酸、胀、麻。行针程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主,1次/d,1周为1个疗程,15~20 min行针一次,留针30~60 min。 1.3.3 耳穴贴压:取耳廓的脾胃、神门、皮质下穴位,用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上,再用胶布粘贴固定,持续刺激。嘱患者或家属每天按压3~5次,1周为1个疗程,两耳交替按压。 1.3.4 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