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颌部间隙感染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治愈48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其中败血症3例,边缘性骨髓炎3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应积极加强综合治疗。
关键词: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骨周围组织及颜面部的化脓性炎性反应,是口腔科常见疾病[1]。成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数情况下病情来势凶猛,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2]。常规治疗虽可使大多数感染得以治愈,但临床上如处理不当,往往导致某些致命的并发症[3]。为探讨成年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口腔科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成年颌面部间隙感染50例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颌部间隙感染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2~60岁,平均50.6岁,均为成年人;病程7~35 d。间隙感染的起始部位:眶下间隙10例,咬肌间隙10例,翼下颌间隙5例,舌下间隙5例,咽旁间隙5例,下颌下间隙10例,颏下间隙5例。病因见表1。 表1 5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分类 病因 例数 构成比(%) 牙源性感染 30 60.0 腺源性感染 10 20.0 损伤性感染 6 12.0 血源性感染 1 2.0 医感染 3 6.0 合计 50 100 1.2 治疗方法:本组50者均选用抗菌药治疗,对感染较轻的病例多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加甲硝唑口服;严重病例选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林钠或头孢呋辛钠加甲硝唑静脉给药。对出现高热的患者行全身支持疗法,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间隙有脓肿形成时患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本组50例有30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中经口内切开引流16例,口外切开引流14例。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治愈48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0%,死亡2例中1例因舌下间隙感染未引起足够重视,窒息死亡。1例原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长期口服激素类药,治疗效果差后死亡,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其中败血症3例,边缘性骨髓炎3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病例分析:宋某某,男,40岁。因左舌下肿痛1周入院。入院前1周口服抗生素无明显缓解,逐渐加重。入院后查体见:左舌下口底黏膜处明显红肿,左侧舌体抬高,进食、语言功能受限,左颌下区红肿,一般状况欠佳,心、肺、腹(-),无糖尿病史。诊断:左舌下、颌下多间腺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口腔卫生。次日晨,患者左口底颌下区肿痛伴有轻度呼吸困难,遂于手术室局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