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23例(纳洛酮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65%(22/23),对照组为86.36%(1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纳洛酮具有催醒作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效果显著。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急骤起病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又称脑卒中。按照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5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取得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55例,均为2009年1月~2010年3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32例,女23例;年龄41~76岁,平均(57.9±2.9)岁。其中出血性卒中36例,缺血性卒中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和对照组22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其是否有条件反射,分为浅、中、深3种昏迷程度,其中浅昏迷32例,中度昏迷17例,深度昏迷6例。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保守治疗。对照组: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溶栓、抗凝治疗,对于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止血治疗,并同时给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和神经介质代谢及并发症治疗。选择的药品由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758),类型为l ml:0.4 mg。观察组:于发病后12 h内实施常规治疗,并配合纳洛酮4~8 mg,静脉滴注,1次/d, 10 d为1个疗程,或者直至清醒。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意识障碍由昏迷转为清醒,智能障碍明显好转:有效:意识由深昏迷转为中度昏迷或由中度昏迷转为浅昏迷,智能障碍好转;无效:昏迷程度无减轻或加重直至死亡[1]。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为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3 9(39.13) 13(56.52) 19(4.35) 22(95.65) 对照组 22 11(50.0) 8(36.36) 3(13.64) 19(86.3
编辑提示,此文是论文格式网为朋友们总结并提醒职称及职称考试的相关事项。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