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蟠 丁永建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光大银行洛阳分行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银行业经历了重大制度变革,从中国人民银行单一银行体制到人民银行加专业银行的体制,再发展到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布局完整的现代银行体系。金融全球一体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以往重点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逐渐过渡到通过优质的客户服务创造价值,商业银行更加注重管理精细化,竞争差异化,更加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在现代高新IT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下,商业银行已将信息化作为企业重要发展战略和推动力之一。纵观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从2008年以来金融动荡不断,美国次级债、欧债、美债等热点问题此起彼伏,被西方经济界推崇的凯恩斯主义仿佛束手无策,按照哈耶克的周期理论全球经济面临着衰退周期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在资本约束、流动性管理、去杠杆化方面面临挑战,而各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决策支持领域的技术进步使管理信息化成为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管理信息化范畴
如何确保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先进和高效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经营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业务运营与创新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在精细化、科学化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化的现代商业银行存在一定差距,在实践中需要将管理信息化作为有力抓手和手段,健全和完善银行内部的管理控制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流程的全面落实、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业务经营的合法依规、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为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持,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波士顿咨询(BCG)的观点,现代商业银行的IT信息化建设涵盖了交付渠道、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等六个领域,各家银行的IT应用架构基本可以包括以上几个方面的功能要求。从商业银行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属于管理信息化业务范畴的领域则包括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管理决策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如下:
(一)财务管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业务范围包括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统计等,其中:1.会计管理: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银行适用的会计政策框架,制定会计核算办法、业务管理办法、细则和制度,以及管理会计总账、会计报表。2.财务管理:包括大额支出管理、财务费用报销、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管理等。3.管理会计:依托管理会计方法,推进以经济利润为核心、以产品为基点的财务预算和绩效考核体系,采用FTP、预期损失、成本分摊、资本分配等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论,推动银行盈利水平的扎实提高。4.资产负债管理:加强本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完善资产负债日常报告体系,通过资产负债日常与专题等系列报告制度,及时分析银行业务经营中面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状况,并结合外部金融市场形势,分析利率、汇率变动趋势,提出资产负债组合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和相关风险管理对策,为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意见。5.信息统计: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统计报送,以及内部管理报表的统计分析工作。
(二)风险管理近年来,各银行在风险方面的认知逐渐加强,特别是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各银行的发展方向,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各银行自身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主要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确保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根据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在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有效结合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各类技术工具,并将其应用于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缓释、风险控制和风险组合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过程。通过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所面对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在各类风险中认定主要风险,对于主要风险,在相应的领域引进和利用领先技术,在管理实践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设计开发风险计量工具,并将其有效应用于业务实践。中国银监会在下发的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中,也明确提出应覆盖以下各类风险:(1)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中涉及且已覆盖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2)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中涉及但没有完全覆盖的风险,如集中度风险;(3)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中未涉及的风险,如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和对商业银行有实质性影响的其他风险;(4)外部经营环境引发的风险。
(三)管理决策依托数据仓库和BI应用技术,实现数据的集中共享并逐步打造银行数字化管理能力为目标,以规范的形式集中全行的信息资源,形成数据在银行全辖范围的一致有效和充分共享,为银行经营管理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满足多种业务分析的需求。发挥数据仓库优势,从支持监管报送、丰富统计分析应用、加强数据服务、应用数据接口支持等方面开展工作,支持银行业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经营决策。特别是在商业银行中充分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为商业银行决策提供准确的客户分类、忠诚度、盈利能力及潜在客户等有用信息,指导制定最优的银行营销策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增加利润、加速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银行管理信息化的路径选择
(一)商业银行管理信息化目标架构鉴于商业银行管理信息化的业务范畴,建议目标架构并具备必须的IT能力,从而使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图略)
(二)商业银行管理信息化路径选择各商业银行在实现了系统大集中工作之后,在统一的业务数据基础上开始研究和加快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工作。结合国外最佳实践,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选择以下建设路径:1.确定目标架构。价值链是将市场、客户、企业相互关联的纽带,自从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首次提出价值链理论以来,已被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作为挖掘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管理信息化目标架构以商业银行的业务价值链为主线,将业务范畴内的应用模块按照逻辑的方式组织安排在价值链的各组成部分内。整个架构基本覆盖未来一段时间内支持银行业务发展所需要的内部管理能力,可在未来作为规划及建设的指引。2.设计迁移计划。为完成向整体目标架构的迁移,应该对银行的现有管理能力进行健康状况检查,结合目标架构设计迁移计划,并考虑业务发展的优先性以及架构的相互依赖性制定实施方案。3.业务价值量化评估。根据迁移计划,运用业务价值评估模型,对项目进行成本收益评估,主要考虑项目产生收益(收入收益、成本收益、风险管理收益)、成本(IT投入成本、人力成本)、净现值(NPV)计算,进行业务优先级排序,明确银行在短、中、长期应考虑建设的管理信息化项目。4.组织实施。按照项目优先级排序,分阶段组织实施管理信息化项目,并在实施中根据业务变化,及时进行动态重检和调整。在短期实现基本的现代化银行管理模式,中期实现支持前台业务单元为客户提供灵活的差别化产品和服务,长期发展全方位的管理能力。
(三)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分析1.围绕新资本协议合规工作实现风险管理信息化。巴塞尔协议的合规实施是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1)1988年7月在瑞士“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第一版的《巴塞尔协议》即BaselI;(2)2004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即BaselII面世;(3)2007年2月28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必须实施新资本协议;(4)2010年9月《巴塞尔协议III》达成共识;(5)2011年8月15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按照银监会的初步计划,将会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推行修订后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需要切实加强风险技术水平,可以围绕新资本协议合规工作以及中国银监会正在修订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这两项工作展开。按照新协议和监管当局的要求,在识别认定主要风险的基础上,计算资本充足率必须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统筹考虑。信用风险要实现权重法、初级内部评级法或高级内部评级法(内评法下未覆盖的采用权重法),市场风险要实现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要实现标准法、基本指标法。根据国内银行现状,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普遍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普遍采用标准法,操作风险采用标准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巴塞尔新协议的要求和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更是商业银行自身内部管理的迫切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及信用风险计量工具,包含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量化以及信贷风险控制,可以正确判断风险类型,准确寻找风险根源,科学的量化风险,衡量各种风险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损失发生的范围和程度,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暴露、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过实现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及风险信息披露,可以及时有效地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准确量化的定量数据,为高层决策提供支持依据。风险数据集市是风险数据治理的载体。通过建设风险数据集市,推动各银行的数据治理,改善数据质量,以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程度。2.结合新会计准则实施,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商业银行在陆续完成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基础上,下一步可以结合新会计准则实施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早在2006年财政部颁发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要求上市银行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从基本观念到具体处理方式,从确认计量方法到信息披露要求,从价值重估到风险管理,都表明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事后的总结和反映,而是延伸贯穿至业务经营过程之中。实施新会计准则,不仅是为了适应监管和上市信息披露要求,也是为了推动银行会计管理更加规范化、风险管理更加精细化、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更上台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项业务、各个层次。按照银监会的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必须与完善各项业务流程、改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强化风险识别和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执行新会计准则后的会计信息质量明显提高。各商业银行应当确定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的总体目标,建立适应实际的、符合新准则要求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现有业务系统和财务报表和分析系统进行改造,在业务流程和账务核算层面实施新准则,同时实现财务预算、分析、管理和考核评价的全面信息化,充分满足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要求。3.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提高决策支持能力。数据仓库是管理信息和分析型应用的有效方式,数据仓库技术与其他软件有机结合,可以支持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盈利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衡量各类客户的需求、忠诚度、满意度、赢利能力、潜在价值、信用度和风险度等指标,为银行识别不同的客户群体,确定目标市场,实施差异化服务的策略提供技术支持,为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提供准确、一致的量化信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银行业开始引进数据仓库技术,利用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整合,实现各种报表、管理型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几年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国内银行业在数据仓库上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统计,截止2010年,国内银行在数据仓库的应用总计超过40个。决策支持应用主要集中在客户关系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绩效管理五个方面,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监管需求,比如银监会1104监管报表、人民银行集中金融统计、人行征信、人行反洗钱等;二是信息披露需求,目前国内银行相继上市,信息披露需要集中的统计信息;三是风险管理需求,为适应新BaselII的要求,国内一些银行已初步尝试实现内部评价法、资本金管理、违约概率模型和市场风险等;四是资产负债管理需求,各个商业银行相继实现资产负债管理应用;五是客户关系管理需求,利用数据挖掘支持客户营销;六是决策分析需求,业务报表、KPI、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等。伴随着金融脱媒,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要求,商业银行决策支持应用在现阶段对于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信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已经从行动上开始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先进经营理念,但要真正落实这一理念,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客户关系管理进程,加强数据挖掘等高端技术的应用,增强商业银行开发、创新和营销金融产品的能力,推动银行整体的信息化。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中应逐步推动数据仓库与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数据管控和数据服务,创造数据、信息的商业价值,带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三、主要策略建议
(一)管理信息化需要银行高层重视和支持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从深层面提升银行的综合实力,一是需要银行内部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与之相适应,二是需要银行上下统一认识,在人力资源、财务资金上大力投入,只有银行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有力支持才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从一定层面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在银行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能力等领域,发挥管理信息化优势,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管理信息化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管理信息化不能将系统建设成为信息孤岛,需要统一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支持,需要统一的应用规划和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系统实施各自为政、竖井式系统、系统过度条线化、小而全的状况。(四)管理信息化需要培养专业化的建设队伍管理信息化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性人才,需要财务、风险、商业智能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所以要加大所需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化能力,逐步培养一支过硬的队伍,才能够真正适应和满足建设的需要。
四、结语
当今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客户掌握的产品、市场等信息越来越充分,金融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管理模式日益透明化。商业银行只有践行信息化科学发展之路,依托先进科技手段,坚定不移地加快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抵御风险、经营决策能力,从而提升客户服务和整体盈利能力,为我国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论文写好了,要发表到哪里去,这可是件大事,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能与你单位的评职要求相吻哈哦,可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