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罚型犯罪心理通常以伤害别人来解脱自己压抑的情绪,这种行为源自于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死亡”破坏欲。社会性地集体潜意识的压抑感,其宣泄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就个人而言,则为伤害或杀害他人的犯罪行为,中国比较典型的案例为马加爵。深作欣二导演的《大逃杀》,整个画面处处充斥着血腥、恐惧、紧张的气息,迸发的鲜血,残忍的杀人手法,无情的争斗,无不表现着现实社会当中人们心中的欲望。尽管这部影片一度传出被禁,但是仍旧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受众在观看这类影片时通过外放的方式对自己的压抑情绪进行了释放,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内罚型则通常以自残或自杀的方式得到解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具有内罚型心理,高校中每年不乏自杀的案例。2009年,宝莱坞导演拉库马•希拉尼作品《三傻大闹宝莱坞》,打破印度票房记录,创下第一的骄人成绩。在他的作品里,就反映了因内罚心理而居高不下的印度高校自杀情况。片中主人公面对压力和失败时的人生态度,使得这部影片深得观众喜爱。压抑的最根本来源是人对于受排斥和受孤立的恐惧心理,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社会是一个大的团体,每个人都在为能够融入这个团体而努力,一旦被孤立,人就会产生人身的不安全感。日本心理学家箱崎总一在其研究的《孤独心理学》中曾表示:孤独,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人的基本需要就是与外界发生联系以避免孤独感,为了远离这种致命的孤独感,与他人保持一致则成为人们内心默认的一种机制。因此,出于对孤独感的排斥和恐惧的本能,使得人类长期处于一种社会性的压抑之中。影视的成功,则取决于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潜意识———一个社会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的情感。具有社会潜意识的宣泄功能,这是影视作品相较于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
自弗洛伊德提出本能理论之后,好莱坞电影制作人敏感地抓住了人类本能的需要,着重在影片中表现了人们生活中被压抑的本能的释放,以暴力血腥等要素宣泄人们在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2010年,针对部分高校所作调查问卷所得,有大量调查者表示自己时常处于十分压抑的状态,想放声哭泣以排解压抑,可是却无法做到,觉得自己“哭不出来”,这种感觉让他们感到非常痛苦。后来,他们发现,当自己想哭的时候,找一部悲情的电影,在电影情节以及氛围的带动下,自己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哭出来,心情的压抑也随之得到缓解。这种情况表现在有心理障碍的人身上尤为明显,精神分析学家从病人的梦和无意识幻想之中发现了电影的残留情景,并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得到证明:病人在观看影片时情绪通常都十分激动,尽管这一点病人自己无法察觉。受众在欣赏电影,其实是换一种角度来欣赏自己,潜意识中理想的自己,影片中的主人公,常常是受众精神依恋的寄托,伴随着银幕上明星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等夸大化的情感表现,受众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无法实现的理想、欲望、期待等便可得到替代性地宣泄和满足。从影视作品中成功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深受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其主人公都是通过努力最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现代人在生活中所受到的那些无法通过日常途径释放的压抑,却可通过时时都能接触的影视作品得以实现。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连创收视之最,并获得首届东京电视剧大奖上夺得“海外优秀电视剧”奖等十五项奖项。该剧主人公许三多虽然在形象、学历、家庭背景上都不具备观众所期待的银幕要求,但正是由于这样一位如同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甚至更显笨拙的人物,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意志,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用剧中许三多的话说是“活得有意义”,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重视,这种效果让受众更为真实地达到了投射与补偿的功效。四影视作品与防御机制原理的相互结合现代人是忙碌的,学习和工作带给了人们更多的压力,人类行为和压力反应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行为医学研究表明:身与心是交互作用的,任何心理事件同时也是生理事件。人若长期处于压力下无法宣泄,不仅带来心理上的障碍,也会影响生理上的健康,压力会造成疾病的易感性,如心脏病、癌症等,长期的压力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人们总是习惯于生病时才会想起来医生,健康心理学指出,这就像平时不注意汽车的维修保养,只有等车坏了的时候才拿去维修一样,当人的心理出现障碍时尤其如此。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自己心理障碍已经存在,许多人抗拒接受自己有心理障碍或心理治疗。
所以,影视艺术作为大众媒介,作为对受众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和受众最容易接受的媒介,作为宣泄压力的途径,更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就注意对受众的身心健康进行潜移默化地维护和保养,解缓社会生活所带给人的压力,培养受众健康心理,预防心理疾病。影视可用于心理治疗在影视发展之初就被精神分析医师所用。影视媒体更容易使人自然地找到生活的体验,引导自身情感,把握自己的情绪,因此,早期完形心理学派将传统心理治疗与影像相结合,通过影像这面镜子,让受众重新省视和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身处的环境,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自己的行为。1954年,精神分析医师尝试用视频工具对慢性酒精中毒者进行治疗,通过“视频影像对比”的方式,让酗酒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认识和反省,这是单纯用视频资料进行心理治疗的案例,还没有过多地渗入影视所富含的内容及涵义。1967年,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性的心理治疗活动在古巴出现,称为“电影心理治疗讨论法”,这是一种让受众通过观看电影从而得到自我认同,从压抑的负面情绪中得到解脱和释放的方式。这是精神分析医师对影视和心理治疗的重大贡献,为影视对人们心理治疗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影视是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了解外部环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马斯洛发现,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改变会对人的性格,精神面貌产生深刻的变化,即使是在没有专业治疗医生的帮助下,也能使人消除病症。“事实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么一个论点:最好的治疗因素中就包括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专业心理治疗家的任务只是让患者更好地受益于这些环境……”得利于环境,受益于自身,明察事物,提升自己,才能更加容易地解决人们生活的问题。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形象性、活动性、广泛性和深入性,让人们在自然而然中受到理念和艺术的熏陶,在生活中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作者:刘津辰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