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乐器论文范文:论器乐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乐器论文范文:论器乐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 | 编辑:论文格式范文 | 点击: | 2012-07-02 09:09:13 |

乐器论文范文:论器乐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音乐的“内心听觉”的培养是一般的人所共有的一种在内心进行的音乐活动,并非只是专业的音乐人所特殊的拥有。内心呢听觉对学生的器乐学习具有非凡的意义。文章从学习聆听、记忆、想象、实践等途径探讨了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

前    言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声音的艺术。人们凭借听觉器官接受并欣赏音乐,音乐同时反作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根据听觉的形成与作用方式的不同,听觉可分为内心听觉(主动听觉)与外部听觉(被动听觉),“内心听觉”和“外部听觉”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外部听觉是产生内心听觉的条件,内心听觉是外部听觉的深化,是听觉的高级形式。其中,内心听觉对器乐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
一、内心听觉的概念及其特点
内心听觉是指“在内心(实际是头脑)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的听觉活动,它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内心听觉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听觉内心,它和外部听觉都属于音乐听觉,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外部听觉”是在受到外部音响刺激下而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形成的对音乐作品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内心听觉”是人脑中以往的音乐积累和新的音乐音响结合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活动与人类的音乐生活如影随形。内心听觉的形成是以演奏、演唱所引发的外部听觉为基础的,是表演者利用内心听觉预期和外部听觉反馈的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来完成的。通过内心听觉把内心提前听到的将要表达的音响要素判断出来,从而来调整自己接下来的表演,以求达到满意的音响效果。正是因为内心听觉的先导性和创造性,才体现出内心听觉的重要特点。
二、器乐演奏中的内心听觉
(一)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表现
我们都知道,器乐演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创造而且是一种再创造,即二度创造。“所谓:‘再创造’就是指它是在作曲家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以乐谱形式的音乐作品为再创造的依据,准确的把握和领会音乐作品的真谛,并在所创造的音响中正确地体现出来”。那我们来看看内心听觉究竟在这种二度创造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1.内心听觉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
听觉意象是心理学专业名词,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普通心理学认为,人在感受客观事物时,刺激就在头脑里留下印迹,在这之后,刺激物虽已消逝,但印迹仍在头脑里保持,必要时这印迹又能显现出来,在头脑里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意象。内心听觉这一心理过程主要是音乐意象出现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这一心理过程需要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发挥,即感知、想象、联想、记忆、情感及意象等协同配合,互济互补,不过主要涉及的是意象这一心理过程。
2.内心听觉是随着听觉意象的不断完善形成起来的
成功的音乐意象应该是与主体内心需求相符的主观音响效果,可以看出成功音乐意象的出现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每一次音乐刺激大脑都会产生音乐感知,由于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和主体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一次所形成的感知都会有所不同,相应地形成的音乐意象也会不同。在意象形成过程中内心听觉要求听觉主体在短时间内经历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条列心理过程,但是这一心理过程是无意识的,因此我们会有这种似有若无的感觉。如果我们了解了内心听觉在演奏中形成的心理机制,将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为有意识的形为,必将会对我们演奏中主动形成所期望的音乐意象有很大的作用。
3.内心听觉的形成在器乐演奏中的体现
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是以积累的音乐感知与具体演奏内容相结合形成所需意象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在演奏中听觉预示的出现。在音响的刺激下演奏者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感知,一种是全新的音乐感知材料,另一种是与以往大脑中储存信息相匹配的感知材料,后者便会很快参与到音乐思维等一条列心理活动中形成意象,而那一部分新的音乐感知材料便会存储在大脑中为下一次音乐的刺激奠定坚实基础。这些音乐感知随着外界音响的不断反复刺激便会越积越多,感知材料积累得越多,意象的形成便会越容易。内心听觉就是以这些音乐感知为起点经联想、想象等音乐思维形成意象,再通过演奏者外化的音响展现内心体验的过程。
(二)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及其表现
在我们演奏过程中,乐器的音响效果刺激着感官,而且在短时间内音乐运动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由内心听觉要求演奏主体经历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形成意象,再由意象反作用于演奏主体,这是可能的,但是对于我们基础薄弱的人来讲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那么,在短时间内用音响刺激听觉器官是我们感知音乐的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所形成的意象是由乐器产生的音响刺激所形成的音乐感知,再由音乐感知直接控制与调整演奏音响和演奏状态。在器乐演奏中,由内心听觉形成的听觉意象经过以上的心理过程指导手指动作发出与内心听觉意象相符的客观音响,这个过程也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所需的演奏音响就是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演奏技巧也会不断的成熟起来。
三、如何训练内心听觉
(一)学会聆听
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我认为要能很好的聆听音乐首先你应该具有敏锐的辨别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能力和准确的曲调感、节奏感、多声部感。一些音乐大师认为学生有无敏锐的听觉能力对于音乐创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音乐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听觉优势,不断的去聆听各种不同的音乐,长期的积累下来,你就会获得丰富的音响美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由于感知的参与,所聆听到的不是单一的对音强或音色的辨知,而是对音乐整体要素的体验。聆听是培养器乐学生内心听觉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的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各类音乐作品,从而提高的音乐判断能力,体会音乐作品的音响刺激带给我们的内心听觉感受,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的共鸣。
(二)学会记忆
提高器乐学生内心听觉中的音乐听觉意象,记忆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音乐记忆也是内心听觉得以充分发挥的手段之一。音乐记忆指的是人们能够记忆所听到过的音乐的能力。它包括对绝对音高、相对音高的记忆,以及对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音色甚至整部乐器的记忆能力等。分析音乐的特殊性,音乐记忆的过程,找出培养、加强音乐记忆的方法和原则,对器乐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有很大帮助。那些具有良好内心听觉能力的音乐家往往都有惊人的音乐记忆能力,而背谱演奏又是增强音乐记忆能力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背谱演奏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背谱演奏的过程是音乐表现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当演奏者开始背谱时,只有用内心听觉回忆旋律、音色、音质等,才能引导和控制自身的演奏,使脑、心、耳、眼、手这些器官完美的配合,从而是思维、情感、听觉、视觉、肌肉、神经等达到最理想的协调状态。另外还可以按乐曲的结构采取分段背谱的方法,对于结构基本相同,但是有些细微不同的乐曲要着重注意,一个好的演奏家要想从内心深处了解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那么就要把音乐作品牢记在心里,通过背谱,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有了更加清晰的记忆和深刻的了解,也会大大提高器乐学生内心听觉的音乐性。
(三)学会想象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内心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而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完善器乐学生的内心听觉。一个训练有素的表演者,整天被音乐的世界包围,听觉想象随时处于活跃的状态。于是,真实、具体的声音早已被转化为多彩的想象画面。这时,声音的本质并没有丧失,但却已经进入到细腻、敏感而又联系广泛的过程。他们的心感受着音乐中的全部细节(旋律及其音色变化、和声的转换、织体的结构、节奏、调性的转换等),自己脑海里长年累月保存的音乐档案,被开拓性、活跃、自由地调用和不断进行着奇妙的组合。正是想象,使这些创造性的工作得以进行和逐渐展开。因此器乐学习中要不断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内心世界。从而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内心听觉,从特定的音响中去感受体验音乐,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音乐的音响中,创造性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总之,想象是器乐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器乐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形象感受,并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演奏之中,这是器乐的演奏创造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使之生动感人的关键,也是加强器乐学生内心听觉感受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会实践
    器乐学生培养内心听觉的实践,需要在聆听、记忆、想象的基础上去欣赏、理解、分析音乐。作为一个艺术门类,一门感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光靠聆听、记忆、想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接触不同的音乐实践,例如器乐合奏练习、合唱训练等,充分了解不同的演奏技巧的演唱风格,并且很好的体验不同的和声效果以及不同人文风俗的音乐特色,器乐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一下简单的器乐乐曲创作,并且能亲身演奏,更好的聆听其音响效果。器乐学生可以去详细的了解一下器乐的制作原理及其音响原理,那么在演奏的时候就会更好的摸清器乐的骨架,增加默契程度,有效的提高了器乐演奏者的信心。如果器乐学生清楚的掌握器乐制作过程、演奏技巧,并且能全程参与乐曲的创作、演奏及其欣赏,那么对于器乐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普凯元,“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交响2000(6)
[2]宋超,“音乐内心听觉原理初论”,交响2002(1)
[3]任志琴:论音乐本体思维的工具   内心听觉,1987年第四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第127页
[4]张凯,胡晓娟: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