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设计建筑,首先要研究建筑内部的人群以及该建筑影响到的其他人群的活动特点,尤其是人类精神世界需要的东西,然后进行认真分析并加以提炼,最终以物质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以人为本,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
以人类物质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特点为依据.人们物质世界的活动比较直观,如日常的工作、生活、旅游、医疗、交通等.设计这类建筑,首先要以使用者的活动方式及其特点为依据,形式随从功能,功能重于理性,确保建筑的可使用性.1932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通过了《雅典宪章》,提出了功能城市的概念,认为城市建筑要满足人类的居住、工作、休憩、交通四大活动功能.这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基础.
萨伏伊别墅和马赛公寓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萨伏伊别墅的外形轮廓是比较简单的,而内部空间则比较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细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象一架复杂的机器.马赛公寓大楼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是敞开的柱墩,户型变化很多,大部分住户采用跃层的布局,每3层设一条公共走道,减省了交通面积.大楼的第7、8两层为商店和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在第17层和屋顶上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屋顶上有儿童游戏场和小游泳池.第17层与屋顶之间有坡道相通.此外,屋顶上还有成人的健身房,供居民休息和观看电影的设备.沿着女儿墙还布置了300 m长的一圈跑道.这座公寓大楼除解决300多户人家的住房外,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在这里,建筑的物质功能是其设计的重要依据.
以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特点为依据.它保证了建筑的人文性.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比较抽象,它是基于物质世界和人类思维能力的主观能动表现.比如宗教信仰,环境感知、艺术修养、风俗习惯、怀旧联想等,偏重于感性.如:有人问禅者:"是风动还是旗动?"答曰:"风未动,旗也未动,是你自己的心在动."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思维的分析,也就是说,人认识事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反应,人的本质是其强大的精神世界的意识活动,人们对建筑的评价也是基于人类的意识活动,而意识活动的基础又源自人类的物质活动.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特有活动.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在秘鲁利马通过了《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根基,城市建设应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阿尔托认为现代建筑的最新课题是要使用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同时并进地综合解决人们的生活功能和心理感情需要.他在空间布局上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要有层次变化,在进入的过程中逐步地体验;在尺度上强调人体尺度,反对"不合人情的大尺度",对于大房子要化整为零;在使用材料上用砖、木、石等传统建筑材料,同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如维堡图书馆,帕米欧疗养院,纽约博览会芬兰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帕米欧肺结核病疗养院,珊纳特塞罗小镇中心,赫尔辛基文化宫,德国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赫尔辛基芬兰大会堂等.都很好地解决了功能问题,同时在造型上非常自由,运用技术而带有感情,重视合理性而富有诗意.
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开始追寻失落了的精神的东西,朗香教堂体现的神秘象征性是这种感性佳作的典例,在这里,勒柯·布西耶不再强调理性,而是强调感性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从注意解决实用功能问题转而偏重建筑形式本身,从注意发挥现代工业技术的作用转而重视地方的民间建筑经验,把以前的基本几何形体转向了复杂的自由塑形,用钢筋和混凝土演奏出了一曲神秘象征的感性乐章.它不用旧的繁琐形式,而是在探索新时代要求的建筑文化的新答案,在多层次地表达建筑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它预示了现代主义建筑之后派的出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成为建筑的主题.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