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景 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巧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开放性问题情景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 ,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猜测和联想,并采用自己所熟悉的方法去进行验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开放性问题情景法仍然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法,它更强调问题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造性,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要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猜测和联想)→验证假设”的过程。
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就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头5天平均每天加工12个,刚好完成总数的1/4,问余下的还要几天加工完?”学生按常规解题思路是:12×5 =60(个),60÷1/4 = 240(个), 240- 60 =180, 180÷12=15(天)。显然这样的解题思路清晰,但缺乏创造性。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总数除了用240个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问题和条件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能从整体上考虑还要用天数吗?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形成新的解题思路:5天加工总数的 1/4,那么20可以完成整体“1”,可以用20×3/4= 15(天)。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逐渐培养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妙设童话式问题情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把数学问题用童话形式描绘出来,能够给数学问题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所谓童话故事情景,就是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编或者是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童话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就创编了这样的童话故事:“秋天的一个早晨,猫妈妈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到公园里游玩。三只小猫看到许多小朋友们在跳绳。它们也争着抢着问妈妈要跳绳。于是,妈妈就给它们买了三根一样长的跳绳。猫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说:“我把第一根跳绳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给小花猫。把第二根跳绳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两份给小白猫。把第三根跳绳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三份给小黑猫。”话音刚落,小花猫却沉不住气了:“为什么给我一份却给小黑猫三份呢,我不愿意。”“同学们,你们能用你手中的学具来说服小花猫吗?”同学们纷纷举手,一边演示一边陈述自己的理由。小花猫被同学们说服了,自言自语的说:“为什么会是一样大呢?六分之三的分子分母都比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大,怎么可能相等呢?现在同学们继续来探讨,发现其中究竟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的兴趣非常的高,都全身心的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其中的规律。
三、精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标》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作用。
如:当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想买一台长虹彩电,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德俊商场标着‘彩电八折大酬宾’,人民商场标着‘彩电一律九折优惠’。你说老师应该到哪家商场去购买?”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在学生的争论声中达成一致协议:先摸清商店彩电的原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然后计算出彩电卖出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到哪家去购买。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境理论告诉我们,情境只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对问题的感受性,是学生学习的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外因的刺激越强,学生内在的感受性就越强。创设生活化问题情景正是通过丰富、生动的问题表征给学生提供一个强烈的外部刺激,以引起学生更多的内部投入。另一方面,现实问题的模拟已经对现实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加工,使得问题情境所要揭示的问题更加接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指向也更加明确,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更易起飞。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