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术史也是文化变迁史,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一致,现代学术实质上存在两大层面的变迁路向:少数民族的学术旨趣向主体民族的学术取向变迁;中华民族的现代学术规范向西方现代学术变迁.结合民间文学现代理论,我们不难认识到这种学术变迁之中存在着一对悖论:表象上,现代学术转型期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出现发展与兴盛局面,而本质上,则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种学术替代,民族民间文学的深层理论探寻大多属于外在的、边缘性的,几乎没有系统而独特的本学科理论,从理论术语到研究方法,从学科对象到学理探讨,在现代学术史上展现的并非民族民间文学学科,而是史学、文艺学、民俗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自身学科的拓展与繁荣.反证之,如果说抽取出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民间文学的现代研究还有多少理论、多少成果可言?当然,这些学科在拓展自身的同时,客观上也大大地推动了民间文学理论的发展,甚至于促动了现代民族民间文学学科的发轫.但无论如何,都只是任何边缘研究都必然产生的结果.
钟敬文先生作为我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曾以毕生学力探索与界定这一学科自身的独特地位,然而直至当代民间文学学科亦是介于文学与民俗学之间的模糊的非独立学科,足见其在现代学术史上的艰难历程与微弱基础.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学术史现象呢?
笔者认为,民间文学学科的依附性是现代学术转型的必然产物.前现代学术体系下它存在的可能性都没有,那么能够借助于其他传统学科的发展获得新生机会,已是现代学术史上值得肯定的一个学术事件.但是,要想在短暂的学术转型期建构一个原本在传统学术史上毫无价值可言的对象成为现代学科,无疑是非分之想.强大的传统学术观念已经围堵了这一学科的独立性,它的基础概念民间仍是一个模糊而低落的名词,缺乏学理性的探讨,而民间与民族、民间与传统、官方/权威/正统与民间、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等理论范畴更难梳理其本质关系,它们之间继续维持着传统学术的关系界线.
现代学术转型给民族民间文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基于学术史的思考与启迪.
进一步深入探讨民间文学的本质与规律,必须重视民间文学学科理论的建设,强化学科意识,也就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研究所未曾明确的基础理论范畴:民间、民族、民间与民族、民间与传统、官方/权威/正统与民间、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传统民间与精英民间、民间文学的本质等.这些理论范畴在现代学术史上有的曾作浅近的讨论,有的则一直存疑不清,而它们又恰好是这一学科最为基础的理论范畴,不正视它们,不解决这些理论问题,要想建构学科理论是不可能的.尽管当下它有上一级学科理论作为支撑,但依附中永远存在理论空白与不近本质的疏失,而其自身的学科性也难得立足.
针对具有多学科性的研究对象,我们在充分利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观照研究客体之时,应该有意识地尝试创建属于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这也是切近研究对象本质的根本途径.因为一个研究对象,归根到底只属于相对明确的某一学科,其它学科的涉入总是以这一学科自身的理论需要为目的的,因此也就必然是片面的切入,而非整体的理论思索.
现代学术转型开始于20世纪早期,但转型所引起的学术震荡并未随之而去,中国当代学术的一切领域都还承受着现代转型的或大或小、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各个学术领域之间也因转型而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其影响特征与规律,找寻有助于发掘与显现民间文学学科独特性的理论与方法,也为新的学术转型期的到来作好必要的理论准备.
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个适合的期刊。你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以参考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