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 文章出自:文无忧问吾有 | 编辑:论文格式 | 点击: | 2012-05-08 14:25:42 |

论儒家境统及宋署理学的道统之争  
发布时刻: 2003-6-25  作者:  
"道统"概念是儒家脑子的一个主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晓畅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虑儒家与佛、道两家的相干时,道统一贯起着晓畅自我归属的浸染。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分袂学术与学派界限的浸染。道统脑子是儒学成长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成长起着劝止浸染。本文试图以对道统的哲学内在的剖析为根柢根底,来解读宋署理学中道学与心学两派的道统之争。

一、道统的哲学内在

"道统"一词是由朱子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与陆子静·六》,《朱文公函集》卷三十六) "若只谓"言忠信,行笃敬"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其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朱子语类》卷十九)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落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序》) 朱子虽然最早将"道"与"统"合在一路讲"道统"二字,但道统说的缔造人却并非朱子,而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

韩愈晓畅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就是"泛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命名,道与德为虚位。"(同上) "道",归纳综合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脑子焦点的"仁义道德"。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所以传之舜,舜所以传之禹,禹所以传之汤,汤所以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物化,不得其传焉。"(同上)这个传承系列近似于释教所说的"法统",儒者之"道"的教授谱系也就是朱子所说的"道统"。

自从韩愈提出道统说以来,历来说明注解道统者都未能超出韩愈道统说的框架,即从"道"与"统"两个方面来年夜白道统。前者是逻辑的,后者是历史的。甚至可以说,直到现代,人们对于道统的年夜白也并未超出韩愈的水平。韩愈以及儒家学者所强调的道统,其哲学上的内在原形为何,概略说当儒者强调道统之时其用意若何,这些都尚有待于作作声名。

对儒家境统说进行哲学的剖析,可以把儒家的道统归结为三个方面:认赞成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
首先说认赞成识。当一个儒者谈及道统之时,表清楚明了儒者本人对于儒家脑子的认同。子贡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年夜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论语·子张》)这注解孔子以及整个孔门认同的是"文、武之道"。孟子也有两句颇具代表性的话。他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在这里表清楚明了自己是"仲尼之徒"、"圣人之徒",自己所认同的是圣人之道。认赞成识也就是光鲜的立场意识。当韩愈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这注解韩愈认同的是儒者之道,他的学术立场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而不是佛老的立场上。认赞成识对于道统来说是最根底的,没有对于古圣先贤的脑子认同,也就无从谈及道统。儒者对于儒家境统的认同,经常是自觉与自愿的。自觉是从理智上对于儒家学说以及价钱理想的认同,自愿则是从情绪上对于古圣先贤的尊敬与崇奉。

其次说正统意识。正统意识的发生是因为儒家内部多个学派或学术分支并立的情形下,具有道统意识的儒家学者经常把自己或自己一派视为儒家正统,而把儒学内部的异己、不凡是学术概念与自己有较年夜分例如者视为异端或非正统。如牟宗三师长教师说:"年夜体以《论》《孟》《中庸》《易传》为主者是宋明儒之年夜宗,而亦较合先秦儒家之素质。伊川、朱子之以《年夜学》为主则是宋明儒之旁枝,对先秦儒家之素质言则为例如出。" 牟师长教师以宋明理学中程朱一派为旁枝,而以陆王一派为正统,当然也难免有以继正统而自居的意思。正统意识也就是道统正统意识。但儒家内部的正统之争也是学术成长的必然效果。正如牟师长教师所说,宋明儒学"他们对于孔子生命伶俐前后相呼应之传承有一确定之熟悉,并确定出传承之正宗,为定出儒家之素质。"儒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儒学脑子的成长点也不是单一根源,儿女儒者的脑子偏向与配景也纷歧,因而对于儒家素质的年夜鹤发生各式各式的分例如也是自然而然的工作。但儒者基于自己对于儒家素质的年夜白,在标榜自己为正统时,所捍卫的不只仅是自己的正统地位,而更为主要的是捍卫自己所年夜白的儒家的素质。所以正统意识中还包含着乖戾的卫道意识。

再次说弘道意识。以继道统而自命的儒家学者具有乖戾的经受意识,感受自己是道统的继续者,传续道统和弘扬道统是自己无所畏惧的学术义务。如孔子言:"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物化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孔子此处所说之文,朱子注曰:"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轨制之谓。不曰道而曰文,亦谦辞也。'兹',此也,孔子自谓。"(《论语集注·子罕》) 孔子以继文王之道而自命。至孟子则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全国也,如欲平治全国,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具有道统意识的儒家学者,既然把自己视为道统的传承者和经受者,那么就会感受自己有义务将儒者之道继续下来,并发扬光年夜,然后还要传接下去。也就是张载所说的"为去圣继绝学" 。

道统的根底内在,应该包含以上三者。自孔孟始,儒家脑子中便有了一些道统的成分。关于儿女儒家列为道统之传道谱系表中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年夜都以崇敬和称道的措辞提到。可以说,道统成分在儒家脑子中是自始至终都存在的。但为什么又以韩愈为道统说的正式提出者呢?我想首若是在于韩愈首次晓畅地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教授谱系:"尧所以传之舜,舜所以传之禹,禹所以传之汤,汤所以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物化,不得其传矣。"(《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而这个具体的道统谱系把道统所包含的认赞成识、正统意识和弘道意识也具体地表达出来。认赞成识、弘道意识自不必说,就正统意识而言,韩愈道统说中也有之。韩愈说:"孔子之道,年夜而博,门门生不能遍不雅观而尽识也,故学正而皆得性之所尽。其后分手,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门生,源远而益分"(《送王秀才序》,《韩昌黎全集》卷二十),孔氏之后,儒分为八,原形哪一派得孔子正传呢?韩愈感受:"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自孔子没,群门生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同上) 这表清楚明了韩愈对于儒家素质的年夜白,即儒家始创人的脑子当以孟子的施展和注释为尺度,"……故求不雅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同上)。另一方面,韩愈虽未晓畅把自己插手道统,但其谓圣人之道"轲之物化,不得其传焉",并自谦说:"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与孟尚书书》,《韩昌黎全集》卷十八) 不只有继任道统的意思,而且还有学为正宗的味道。对于这一点,韩愈的学生李翱说:"孔氏去远,杨朱恣行,孟轲拒之,乃坏于成。戎风混华,异学魁横,兄尝辨之,孔道益明。"(《祭吏部韩侍郎文》,《李文公集》卷六) "兄"就是指韩愈而言。李翱将韩愈与孟子并提,确认其归属孟子之学的正统在位。再如唐末的皮日休评价韩愈说:"千世之后,独有一昌黎师长教师,露臂瞋视,诟于千百人内。其言虽行,其道不胜。苟轩裳之士,世世有昌黎师长教师,则吾感受孟子矣。"(《原化》,《皮子文薮》卷三) 这也同样是认可韩愈的儒学正统地位。

朱子曾说:"此道更前后圣贤,其说始备。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却何处讨分晓?孔子后若无个孟子,也未有分晓。孟子后数千载,乃始得程师长教师兄弟发现此理。今看来汉唐以下诸儒说事理见在史策者,便直是说梦!只有个韩文公依稀说得略似耳。"(《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韩愈的道统说宛如仿佛晴空一声霹雳,叫醒了儒家沉睡的道统意识,使儒家学者从较长时代的昏沉中惊醒。因为韩愈道统说的影响,儒学成长至理学,道统意识犹为凸显。恰是出自对于儒家学说的素质的年夜白分歧,以及学派之间彼此竞争而争夺道统正宗的需要,朱子与象山激发了道统之辩。

二、朱陆道统辩

朱子与象山两人虽然都讲道统,但两人对于儒家境统内容的年夜白却并纷歧样,概略说两人各自所继续的道统并不是统一个道统。对于孔孟之后千余年来儒学史上的人物,朱陆二人从道统的角度也离别给予了各自的评价。这些评价也反映了他们在道统题目问题上的基本概念。此外,道统之争和理学崇黜还有必然的相干。本文对以上内容作作声名和剖析,并对儒家境统作出评价。

1、道统辩

关于道统内容,我们仍遵循韩愈的做法从"道"和"统"两个方面来声名。
首先,就"道"一方面言,朱子道统论中的"道",是指程朱道学一派所谓的圣贤一脉相传的"十六字规语",而象山所传之"道"则是孟氏之学。朱子说:"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中庸章句序》,《朱文公函集》卷七十六) 朱子所谓的道统中"道",就是从《尚书·年夜禹谟》中摘出的这十六个字。前面讲过,朱子对于"十六字规语"的注释,也就是"明天理,灭人欲",所以朱子所谓传"道"者就是传程颢"自家关心出来"的"天理",也就是儒家的伦理纲常。

象山则以继续孟子之学而自居。他说:"窃不自揆,区区之学,自谓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也。"(《与路彦彬》,《陆九渊集》卷十) 关于这一点,象山后学也多有群情。其门生孔炜说陆象山"唯孟轲氏书是崇是信"(《文安谥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