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郭绍虞先生在中用“文”“笔”来区分纯文学与杂文学的概念:“‘文’指诗赋,兼及箴铭、碑诔、哀吊诸体属于纯文学一类的作品;‘笔’指章奏、论议、史传诸体,属于杂文学一类的作品。”笔者认为郭氏依据的这种划分稍嫌简单,被划入纯文学的箴铭、碑诔、哀吊诸体及应制类的诗赋其应用性质亦非常明显。“笔”者本指无韵之应用文,实用性很强,以“大手”出之,则第一气象不凡,第二文采斐然,其文学性大大增强,故被称为“大手笔”。唐以前其文章被称作“大手笔”者凡四人,分别是王珣、徐陵、陆琼与魏孝文帝。云:“时帝(晋孝武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大手笔”的出处,其最初涵义是指“哀册谥议”类的朝廷公文,撰文者以才学文章见称。云:“自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尤美。
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徐)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此处之“大手笔”亦指“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类朝廷公文。徐陵为“一代文宗”,所作文字颇能突破既定框架,巧妙组织,富有创意,故备受时人推崇。云:“陆琼字伯玉,??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到溉、朱异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
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敕付琼。”陆琼早岁即颇有词采,号为“神童”,受到梁武帝的赏识,博学善属文,故在陈世祖朝受到重用,曾“参掌诏诰”,此处之“大手笔”亦指“诏诰”类的朝廷公文。云:“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手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已后,诏策皆帝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才藻富赡,擅长文章诗赋铭颂,作“大手笔”才思敏捷,文不加点,此处之“大手笔”亦应指太和以后所作的“诏策”文字。
以上史书中的材料表明,“大手笔”最初是指有学识、有文采、为皇帝赏识的文章家代表国家或皇帝本人草拟的“哀册谥议”、“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诏诰”类的朝廷公文,鲜明表现出为王者代言的特征。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