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注意哪些事情。欢迎在本站查阅相关资料。
铅球组合训练课是本世纪以来新兴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改变了将速度、力量、技术等不同性质的训练内容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训练课中,分为速度课、力量课、技术课的传统训练方式,而是将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每次训练课中,协同进行,以完成训练的一种方法[1]。目前,国家队、大部分省队和部分业余队采用了这种训练模式,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训练内容组合安排,只是各级教练员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其是否具备比单一内容训练安排更合理有效,亟待新的理论依据去支持和验证。为此,本文从机体负荷量、机能反应、肌肉损伤和运动成绩表现等方面,通过人体自身对比实验,对不同训练安排方式引起的生理反应特征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为科学地安排我国铅球训练课提供依据和积累资料。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学生29人。其中男16 人,女13人。平均年龄为(22. 44±0. 68)岁,平均从事业余训练年限为(5±2. 03)年。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实验的安排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同一组人群,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安排组合训练课和单一训练课,两课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周;个体间进行纵向比较。两种方式训练课训练内容相同,负荷总量相同。组合训练课安排2次,连续2天内进行;单一训练课安排力量训练课1次,技术课1次,在连续2天内进行。训练时间均为当日的下午3: 00-5: 00。实验前3周开始使所有被试之间,被试个体前后之间生活制度,饮食营养及其它外界因素保持基本一致, 不影响正常训练的进行,尽量减小检测误差,直至整个实验结束。具体安排内容如下表所示(表1、2)
1. 2. 2 指标的选用与检测[2] 目前,机能评定的指标很多,为了做到尽量减少有创伤性训练试验,较全面的反应运动员的机能反应情况,寻找训练内容组合安排的生理生化依据。根据现有设备、药物和经费条件, 选择①血红蛋白(Hb)、②血尿素氮(BUN)、③磷酸肌酸肌酶 (CK)、④心率(HR)项生理生化指标。辅以⑤运动成绩作为训练学指标。 Hb的检测采用南京产XF-1型血红蛋白仪,采用氰化高铁法现场测定血液中Hb浓度。BUN的检测采用上海产721分光光度计,经山西产H.H. S电热恒温水浴锅做加热处理,采用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血液中BUN含量。CK采用上海产7530G分光光度计检测系统,经山西产H.H. S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产80-2离心沉淀器做加热和离心处理,按照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推荐方法配制,采用酶动力法测定血液中CK含量。HR的测定以10秒脉搏换算,计算各部分平均HR、生理负担量指数、最高HR百分比。应用公式:生理负担量指数=平均训练HR / 安静HR,最高HR百分比=(平均训练HR-基础HR) /(最高 HR-基础HR)[3]。试剂盒分别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CK)、石家庄市试剂厂(BUN、UC)、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Hb测试标准液)提供生产。
1. 2. 3 指标的采集 Hb采集时间为训练日晨和训练日次日晨,每次采取不利手的指尖血0. 02m,l共计6次。BUN采集时间为训练日晨、训练中(组合课为力量与技术练习之间,单一力量课为卧推和深蹲之间,单一技术课为滑步支撑推第6组后)、训练后和训练日次日晨,每次采取耳血0. 02m,l共计14次。CK采集时间为每次训练课前和次日训练课前(包括训练课次日训练时前) ,每次采取桡静脉血2m,l共计6次。心率测定时间为非训练日前3 天测定基础HR 1次(晨卧床)、安静HR 1次;训练课前1次;准备活动2次;主项练习前半部分分别为6次(组合训练课力量练习部分)、10次(单一力量训练课卧推部分)、8次(单一技术训练课技术C含第6组的训练前);主项练习后半部分分别为8 次(组合训练课技术训练部分)、10次(单一力量训练课深蹲部分)、5次(单一技术训练课技术C第6组后);训练结束后第5 分钟1次。
2 结果与分析
2. 1 心率变化特征比较与分析心率是心脏周期机械活动的频率,与吸氧量呈线性关系, 因此,心率快慢能反映运动员负荷量的大小和强度的高低。表3显示,从单次课的不同训练内容心率差值变化比较来看,组合训练课心率变化不明显(P>0. 05),而单一训练课的平均负荷心率变化则较明显(P<0. 05),这种情况表明,以快速力量和技术训练相结合的训练课比单一的纯力量(包括快速力量)和单一的技术训练课更符合心脏的机械运动特点,使心肌能尽快进入稳定工作状态。从单一与组合训练课生理负担量指数和最高心率百分比分类比较来看(不包括准备活动),组合训练课两次课各阶段的铅球组合与单一内容训练课生理反应变化比较与分析平均生理负担量的指数均值、最高心率百分比均无差异(P>0. 05)。单一力量课中卧推与深蹲相比,单一技术课中技术训练C 项第6组前后相比,差异均明显(P<0. 05),说明人体在承受相同的总重量和相同数量的技术练习情况下,以快速力量练习为主,对力量和技术的切割组合运用,与单纯的力量和技术训练比较,由于力量练习采用的递增阻力负荷原则进行训练,所以, 组合训练的前半部分练习的生理负担量大于传统的单一力量训练安排的生理负担量,导致整体力量和技术的结合训练大于力量和技术分开练习总的生理负担量均值;而后半部分和整节课的均值小于训练的生理负担量,表明训练内容组合安排的整体节能效益要优于单一训练课安排。关于这一点,国家田径队阚福林教练在接受笔者的采访中[4]谈到,人是节能动物,奉行中等原则,如果过分使用人体,将会缩短寿命,所谓过度使用在训练中就是强度过大,持续时间长, (包括过分提高能力),缩短寿命在训练中就是过度训练在一段时间里给人体带来的不可逆的破坏性损伤,支持本研究中所提观点。
2. 2 两种不同方式训练安排的运动成绩的变化特征与分析运动成绩作为最基本,最直观的训练效果的训练学指标, 在体育训练中广泛应用,运动员成绩的变化代表着其整体训练效益的优劣。表4铅球训练课不同阶段的运动成绩变化特征比较(单位:m) 训练前 -X S 训练后 -X S P 组合课10. 32 1. 06 10. 67 1. 10 <0. 05 单一课10. 27 0. 81 10. 09 0. 99 >0. 05 通过不同方式训练前后的运动成绩的均值差值比较,训练内容组合安排与单一传统训练安排的成绩变化差异明显(P< 0. 05),本文认为,仅仅2次训练课不会使运动成绩有明显的增长或减退。训练内容组合安排中,成绩的增长应属自然现象,因为运动员对已往学过的铅球技术已经遗忘,动作不熟练,经过两次课的力量和技术训练后,技术能力恢复,表现为运动成绩的增长,但单一训练内容安排成绩前后无差异(P>0. 05),则说明有可能单纯的力量练习和技术练习的后效应的结果,有人研究得出(5),运动员集中进行力量训练(完全的一次力量训练) 需要3天的时间才能恢复,而极限力量训练则需要21天才能完全恢复。单一技术训练,其实也表现为某些局部肌群的集中快速力量训练,虽未曾见过有关肌群恢复的报导,但其恢复规律也应遵循前人研究得出的力量训练规律,为此,单一训练安排并不适应现代大强度,快节奏的训练要求。
2. 3 机能反应特征比较与分析
2. 3. 1 血红蛋白变化特征对机能反应的影响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Hb)是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Hb 占红细胞干重的95%,是一种含铁的结合蛋白,它的主要功能运输O2、CO2和对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Hb只有在红细胞内才发挥作用。如果红细胞破裂,Hb被释放到血浆中,就会失去作用。大量研究发现(6):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开始时,Hb下降,认为这是由于红细胞被破坏,其中部分Hb可以合成肌肉蛋白和新生的红细胞,运动能加速这种再生。因此,加速红细胞破坏是大运动量训练早期的一种反应,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身体对运动量适应时,Hb又回升,这是机能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的表现。Hb百分含量是了解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生化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