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护理教育现代化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更新,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就护理学专业认知性见习、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提高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护理专业;系统研究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科技、经济和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得高等护理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护理教育现代化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更新,要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方向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护理对象“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要求高等护理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开放的、创新的教育模式[1]。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高等护理教育理论体系日臻完善的今天,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个性特长、综合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系统规范,我们依据现代护理学科发展和学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综合要求,对护理学专业认知性见习、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个主要实践环节进行了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这五个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相互联系、各基金项目:2004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欠发达地区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FIB040013)阶段成果之一作者单位:1湖南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2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科作者简介:杜建林(1962-),女,湖南古丈人,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护理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
具特色,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够成了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认知性见习认知性见习的目的 认知性见习采取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到医院和社区见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专业, 感受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直接与护理人员、不同护理服务对象接触,形成对职业和服务群体的认同感,增加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认知性见习的内容 认知性见习内容的安排应体现综合性,将思想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实践与学科认知相结合,体现护理学科蕴涵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特征。主要包括: 医院:医院环境、护理系统、ICU护理单元、医护人员和病人、医技科室等;社区:社区医疗机构,不同群体、家庭、福利机构的健康需求;老师指定或学生自拟与护理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项目等。认知性见习的方法和安排 认知性见习按照教学实习大纲拟定见习计划,包括见习目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地点和要求等项目。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时间为2天~1周,采取课 1464实用预防医学 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目的
护理学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是对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验证、巩固、创新和深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实训)教学,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护理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实训)教学,应淡化课程、学科界限,体现相关学科、相关知识点与护理技术的交叉融合,突出整体护理和护理程序[2],按照循序渐进的技能形成规律,整体优化实验(实训)项目,开设基本实验(实训)项目-综合性实验(实训)项目-创新性实验(实训)项目,摒弃传统教学中“职业培训”式的单项技能简单重复,建立前后衔接、层次分明、相对独立的基本技能实验 (实训)-专业技能实验(实训)-综合性、创新性能力培养实验 (实训)教学模块,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需要。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和安排 实验(实训)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个性发展为目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 提高实验(实训)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
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拟实验(实训)项目、主动进行护理技能、健康评估综合训练和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护理理论与技术提供广阔平台。护理实验(实训)主要在学校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进行, 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参加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护理学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占课程总学时 20%~30%,专业课实验(实训)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实习、综合教学实习)占总学时40%~60%。课程教学实习课程教学实习目的 课程教学实习是在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将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通过直接服务护理对象和参加护理工作,耳濡目染,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社会、护理对象对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需求,获得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服务对象健康水平的能力。
友情说明:评职称要发论文,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不过,还是要先了解下职称相关的讯息吧。看看下边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