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进行病原学分析并探讨针对该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共64例,收集患者脑脊液或脑脓肿液,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并就治疗方法做出分析。结果:本次试验共进行脑脊液或颅内脓肿液细菌培养172次,阳性率为41.3%,根据分离出的致病菌得出药物敏感情况,经治疗45例患者痊愈出院,11例好转,8例恶化。结论:治疗颅内感染应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联合用药,并辅以鞘内注射和持续腰大池引流等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颅内感染;开颅手术;病原学;药物敏感性;致病菌
颅内感染是开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脑部的康复极为不利,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应升高,控制好颅内感染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1]。颅腔和脊髓腔是相对封闭的腔隙,抗生素很难透过血脑屏障并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炎性脑脊液在体内循环不能引流,且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术后大量激素的使用使得感染很难控制。笔者将64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或脑脓肿液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分离出致病菌,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得出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患者,男38例,女26例,年龄15~67岁,平均43.5岁。继发感染病例分布情况:脑出血术后21例,颅内肿瘤术后18例,开放性脑外伤术后12 例,颅底骨折术后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5例。 1.2 诊断标准:①术后体温持续38.5℃以上或术后体温降至正常后再次升高至38.5℃以上,排除其他系统感染;②术后无其他原因出现头疼加重、恶心、呕吐、意识恶化、烦躁、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等;③脑脊液中白细胞>10×106/L,外周血白细胞>10×109/L;④脑脊液糖含量<2.25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0.45 g/L,氯化物<120 mmol/L;⑤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1.3 治疗方法: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针对性的使用相应抗生素。严重感染者应选择足量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同时对鞘内注射抗生素,使脑脊液恢复正常,对于颅内严重感染和脑脊液白细胞显著增高的患者,根据病情及感染因素采用不同的脑脊液引流置换装置,如腰大池持续引流、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脑脊液置换次数、治疗时间等根据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和病情情况作出调整[2]。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本次试验共进行行脑脊液或颅内脓肿液细菌培养172次,阳性71次,阳性率为41.3%,分离培养出致病菌1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1株(49.2%),革兰阴性菌52株(41.9%),真菌11株(8.9%),具体构成比例,见表1。 表1 细菌构成比例 细菌名称 株数 构成比(%) 细菌名称 株数 构成比(%) 金黄色葡萄球菌(+) 31 25.0 变形杆菌(-) 5 4.0 铜绿假单胞菌(-) 17 13.7 鲍曼不动杆菌(-) 5 4.0 肺炎链球菌(+) 15 12.1 枯草芽孢杆菌(+) 4 3.2 真菌 11 8.9 阴沟肠杆菌(-) 3 2.4
编辑提示,此文是论文格式网为朋友们总结并提醒职称及职称考试的相关事项。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