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中药黄芪真武汤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0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的心率下降幅度更多(P<0.05),而收缩压与舒张压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心率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黄芪真武汤;疗效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不仅是血液动力学紊乱,也是一种神经内分泌障碍[1]。长期以来临床一直采用强心、利尿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受损,以致心排出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组织新陈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2]。其不仅是血液动力学紊乱,也是一种神经内分泌障碍。长期以来临床一直采用强心、利尿治疗。近年来,多个研究表明黄芪真武汤具有积极的强心作用。为此具体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全部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排除下列情况:急性心肌梗死、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减、电解质紊乱、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贫血。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3~82岁,中位年龄63.5岁。参照NYHA心力衰竭判定标准,心功能Ⅱ级20例,Ⅲ级30例,Ⅳ级14例。原发病:冠心病30例,高血压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入院时均有劳力性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部湿啰音和肝大、水肿等表现。把上述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另予中药黄芪真武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 g,制附子10 g,茯苓20 g,炒白芍10 g,生姜9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桂枝15 g,丹参30 g,益母草30 g,炒白术15 g,猪苓10 g,炙草10 g。开水先煎制附子30 min,其余要用开水浸泡,待制附子煎好后将其余药混煎,水开后文火煮20 min,头煎、二煎、混合,分三次口服,1剂/d,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或心功能恢复为Ⅰ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但未达到Ⅰ级水平;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或心力衰竭加重住院甚至死亡。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心率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临床疗效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0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
友情说明:评职称要发论文,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不过,还是要先了解下职称相关的讯息吧。看看下边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