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将本国的货币盯住其他国家的货币,并将维持本国汇率在一定目标区间内变化作为政策目标。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国家有两类,一是由各国组成货币联盟的成员国。二是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汇率目标具有简单和清晰的优点,可以借助于“锚国”的货币稳定来保持本国的货币稳定,避免了时间的不一致性。但以汇率作为中间目标,降低了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由于汇率波动的幅度很小,易诱发对本国的货币投机性攻击,加剧汇率的不稳定性。通货膨胀。以通货膨胀作为中间目标主要做法是:中央银行公开宣示中期通胀目标值,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增强中央银行实现其控制通胀目标的责任。在通胀目标制度中,政策操作具有一定灵活性,面对供给冲击,通胀目标的日常偏离是允许的,建立官方通胀目标基础的价格指数可以被定义为包括或排除“供给冲击”,如官方盯住的价格指数可能排除了某些食物和能源价格、进出口交换比率、利率变动对价格指数的直接效应等。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始于1990年新西兰储备银行,1992年10月,英国财政大臣宣布采用通胀目标法,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开始实行。通胀目标法的优点主要有:货币政策具有自主性,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有利于消除货币当局潜在的通货膨胀偏好。
但采用通胀目标法的前提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目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窗口以及选择性信用控制等。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随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从数量指标向价格指标的转变,一些国家已不对存款准备金最低的要求,如英国、加拿大等。但大多国家中央银行出于货币政策操作和支付清算的目的,仍要求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欧洲中央银行规定,欧元区的所有信贷机构都必须向欧洲中央银行或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缴纳最低2%存款准备金,日本则规定货币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融资公司和货币市场交易商)都必须在中央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和缴纳准备金,准备金率区间为0.05一1.2%。美国也要求所有存款机构接受存款准备金规定的约束,准备金率为 3一10%。美联储和日本银行对存款准备金不支付利息,欧洲央行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由于存款准备金基数大,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也会引起货币量的巨额变动,因此,各国中央对这一工具的运用都比较慎重,轻易不用。再贴现。再贴现曾在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占有重要作用地位。
在20世纪80年代前,美联储曾将再贴现作为重要政策工具,但9o年代公开市场取代再贴现成为日常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因为再贴现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只有在商业银行需要时,该工具才能奏效,而很多商业银行都因认为使用再贴现是自身实力不强的表现,不愿多用。日本银行也曾将对都市银行和少数大金融机构的再贴现贷款作为调节货币供给主要工具,但随着日本债券和票据市场的发展,公开市场操作代替再贴现成为重要政策工具。尽管再贴现工具逐步减弱,但一些国家仍把贴现率作为控制短期市场利率波动的重要手段。如德国联邦银行从1985年开始将伦巴德利率作为利率上限、再贴现率作为下限,设置利率走廊(interestrateeo币dor)调控短期市场利率波动。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各国中央银行的最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方式主要是在银行储备币场上买卖证券,影响储备供需和利率水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家中央银行的差异主要在票据品种和操作频度方面。粼鑫爵巍豁 美联储每天在公开市场上操作一次,其操作工具是财政部证券、政府机构债券,其中短期国库券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日本银行每天在公开市场上操作一次以上,其工具是短期政府证券、商业票据、长期政府债券以及自己发行的债务工具,所有的操作都通过美国式招标进行。欧洲中央银行操作周期最长,一周一次,通过回购协议、抵押贷款、直接性交易、发行债务凭证、外汇掉期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此外,欧洲央行还提供边际贷款便利和存款便利两种操作。短期利率成为主要操作目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都有明确或比较明确的政策操作目标水平,主要是金融机构储备和短期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储备属于数量型操作目标,短期利率则是价格操作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中间目标密切相关,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时期,大多采用数量型指标,如美联储在货币主义实验期间曾短暂实施过以银行机构非借人储备作为操作变量。目前,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转向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变量。短期市场利率中最主要的是市场隔夜利率,日本称为活期贷款利率。美国将作为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称为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每次会议后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就是最近一次会议确定的利率水平。欧元区将作为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称为隔夜借款平均利率,欧洲中央银行不宜布明确的操作目标,而是通过常规性再融资操作来体现政策立场。二、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比较启示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金融制度、金融结构、市场体系等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在经历了一个较大的转变过程,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应立足于我国金融制度、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发育情况,同时,借鉴国外中央银行的有益经验,在货币政策框架的设计方面既要有适应性,还应有一定的前瞻性。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