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标准文学论文格式《周易》与中国文化的诗性品格
标准文学论文格式《周易》与中国文化的诗性品格
| 文章出自:职称论文格式 | 编辑:论文格式范文网 | 点击: | 2014-01-06 21:55:16 |

大家好。本日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自己的学术感想。学术重在交流,教学相长,我常常在和同学的对话交谈中,得到很多启示。

我是蛟河人,吉林是我的故乡。吉林大学是一个重点院校,学术氛围一直很浓,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我们<?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公木先生作的,另有《好汉儿女》:“烽烟滚滚唱好汉”,也是公木先生作的。它们是浸润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歌,在文学上影响很大。吉林大学的学生又特别优秀,我比较喜欢的两个评论家,王小妮和季红真,也都是吉林大学毕业的。所以我对吉大是抱有深深的敬意的。

同学们现在可以接触到挺多学术论文,可能觉得它们写的很闷涩。实在,学术文章也是文章,不把它当文章做,也是一种失败。现在我们的文学之所以搞得有点公式化,死板僵硬,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写文章。把文章分成四大段:第一段谈思想性,第二段谈艺术性,第三段讲语言特点,第四段就是结构。文学的那种新鲜、生动、灵动,在我们的研究里面已经越来越少了。比方一首《春江花月夜》,我们没读评论文章时觉得挺好,读了反而觉得索然无味。相反地,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以诗对诗,用诗的眼睛去看诗;又如王小妮和季红真的文章,那种带有诗意的语言风格,才是掌握住了文学的底蕴。

所以我本日报告的标题就与这种学术缺乏文学性的现真相况有关。我要说的是“《周易》与中国文化的诗性品格”。

要给中国文化下一个定义,是很不聪明的。实在对任何一个东西下定义、给概念,都是费力而不讨好的。可能大家看过我与别人合作的一本书《文学是什么》。怎样对文学做概念式的表明呢?书一开头我就说“什么是文学?实在,答复这样的问题就像答复什么是人、什么是哲学、什么是艺术等问题一样,是个费力而不讨好的事情。即使再追问一千次,还会有一千零一种答案。”所以在书里,我存心避开了正面答复,我借别人的说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文学是一面镜子还是一束灯光?文学是语言艺术吗?是美的还是真的?是闲暇的游戏还是布道的牧师?我只是提供了提出问题的各种不同的角度,而答案要大家自己去寻找。结果,前些天有人跟我争论,他说,假如概念不明白,那么怎么面对文学。我说,实在很多概念都不明白,比如说人是什么,“人”这个概念很多人不懂,我也不太懂,但我们都不是人吗?我们就不做人了吗?

所以,讲中国文化诗性品格这个东西,就像给文学下定义一样,也很可能是危险的,费力而不讨好的。但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从中西文化的区别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用“诗性”这个词来定义中国文化还是相对比较正确的。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这本书里,谈到了“原始智慧”。他说:“古代人的智慧就是神学诗人们的智慧。”当时,一切都是诗性的:诗性的政治学、经济学、诗性的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与现代人不同,昔人的智慧所凭借的是一种单纯的灵感;而我们是很冷静很理性的。比如对月亮的见解,我们以为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是一块没有生命的大石头;而昔人却看到了嫦娥、吴刚、桂花树,甚至另有酒。这种种曼妙的东西在我们这里都没有了,由于它们是昔人凭借感官的智慧、诗性的智慧才感觉到的。

实际上,这种诗性的原始智慧在中国文化中表现得相称鲜明。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周易》这部书。

大家现在读《周易》,很容易以为它是散体的,实在,周易是诗体的。宋代的陈骙,在《文则》中说:“易文似诗”,实在不是易文“似”诗,应该是易文“是”诗。

我们看《坤》卦的爻辞:“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很显然,从形式上看,这是散体的而不是诗体的。但是,假如我们从这段爻辞中取出它的骨干部分,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首先,李镜池先生曾经说,爻位是西汉以后人安上去的。我们看《左传》和《国语》引用爻辞的时候从来不引爻位,所以我们可以先把爻位排除。接下来,另有一种文字,是表明性的语言,叫做断占之辞,也可以排除。比方“坚冰至”就是表明“履霜”的。把爻位和断占之词排除以后,《坤》卦的爻辞就变为:“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黄裳。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形式整洁、韵律铿锵的上古歌谣。形式正是诗体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段爻辞所写的内容和它蕴涵的情感。《坤》卦是写什么的呢?是写大地,而且是最有特色的秋天时候的大地。“履霜”,初秋到来,人们走在霜天广阔的大地上。“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有很多人点成“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假如知道《周易》原本是韵文,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昔人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方即指大地。“直方”就是形容下满霜的大地一望无际、开阔无垠的样子。“含章”指文采,即秋天的大地五色庞杂、含章纳采,东北人把秋天的山岭叫五花山,也是含章的意思。“括囊”,倒过来说就是囊括,扎紧布袋口,是丰收了把果实收入囊中。“黄裳”,就是人们穿着黄色的衣服。最后是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昔人龙蛇不分,《韩非子》引《慎子》:“飞龙乘天,腾蛇游雾”,根据上下文的互训,飞龙就是指腾蛇。这两句是说,两条蛇怎样不了初来的秋寒,相互盘绕在一起,咬得鲜血淋漓的样子。实在它们是在增加热量,相称于开运动会。

大家看,这一段爻辞是诗意地写下来的。从“履霜”开始,有顺序有节奏地刻画了秋天大地的景致,而且在全面刻画的基础上,又以一个“龙战于野”的细节描写作为点睛之笔。实在,这正是中国诗歌“心物相感”、“感物兴怀”的传统,让读者从具体的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启示。这种启示是感性的、诗性的,是一种原始智慧的启示。

孔子说《周易》中乾坤两卦最重要。《系辞》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下面就看《乾》卦。我们常用“六龙”来归纳综合乾。“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关键是龙这一意象,有人说是图腾。实在《乾》卦描写的是天空,龙是天空中的苍龙七星。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三代以上,人人知天文。”但是原始人类对天文的了解,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生存。我们现在的时间坐标完全可以脱离天空大地,昔人不可,他们就是跟日月星辰、春秋四季生活在一起的。也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环境作育了昔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举个例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记载,有一次孔子出门,让弟子带上雨具,后来果然下雨了。原来是前一天晚上,孔子看到“月离于毕”的天象,昔人把毕星看做是雨神,所以孔子预知第二天将会下雨。昔人是把自己全部的日常生活与整个自然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得研究的问题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孔子身上的诗性智慧和品格。它是由春秋期间礼乐文化的大背景塑造的。而在这个大背景下,另一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渊源——“道家”同样参与了中国文化诗性品格的塑造过程。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里面说,假如说儒家在中国思想上影响最深的话,那么道家则在中国艺术上影响最深。道家的精神实质就是一种艺术的精神。我们现在一提及“道”这个词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抽象的纪律、法则。实在在老子那,“道”却是具体而形象的,是一个原始的充满诗意的词语。1946年,海德格尔和中国学者萧师毅合作翻译了《道德经》,海德格尔把“道”直接翻译成了“路”。老子也是在实际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他不满意人们汲汲于功名之途,要找一条任意逍遥的自由之路。这是一条无形的精神的路,老子名其为“道”。我们现在以为的神秘的至上的“道”实际上就是原始人脚下的真实的路。庄子就说“道,行之而成。”意思是说“道”是人走出来的。(说句笑话,这很像“抄袭”鲁迅的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混茫期间里,当原始人第一次踩出一条依稀微茫的通向远方的道路的时候,他是多么的神奇、激动,心里充满了快慰。所以“道”这个抽象概念最初也是形象的诗意的,只是在后来的长期使用中本意被渐渐磨损了,隐藏甚至被遗忘了。任何语词都会磨损,而把这些已经没有了意味的词语救济回来的人就是诗人。诗人在诗歌中描写古路、幽径、无人的野路,带给我们一种如亲临往古的感慨和心绪,让我们重新品味了这个词语充满诗意的原始含义。

再来看《庄子》。我一直以为,只有最高级的智慧和最高级的文笔,才华写出《庄子》来。那边面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象征。比方《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很多版本的文学史都说庄子塑造了一个搏击云天硕大无比的大鹏。事实上,在庄子的想象里这个大鹏还小得很,真正广大无边的是它翱翔于其中的空间。如此大鹏,飞六个月仍不见边际的空间该是多么无法想象的广阔啊!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本质上是以有写无,以有限写无限,而我们却忽视了其指示的无限境界,而一味强调有限的大鹏形象。庄子是通过大鹏的运动揭示,茫茫无际的宇宙,是对知识的一种超越。这就好像有些人说自己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他自以为很谦虚。事实上,在以亿光年为计的宇宙空间里,人要把自己比喻为一粒灰尘,好像是大了一点。

我们刚才说过孔子的人生理想是充满诗意的,后来人把它归纳综合为“东鲁东风吾与点”。与之相应,道家的境界就是“南华秋水我知鱼”。

8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来中国的时候也说到“庄子知鱼”的故事给他很深的印象。这是《秋水》篇中的一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惠施实有其人,是庄子的朋友。但在《庄子》里他只是一个虚构的辩论对手。他总是提出一些傻乎乎的问题,好像存心往庄子的枪口上撞,有点雷同于现在相声里“逗哏”的角色。《秋水》篇里另有一段更能说明这一点。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听说庄子来了,担心庄子抢他的饭碗,就想抓他。在海内搜了三天三夜,最后庄子不请自来。庄子说,我本日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猫头鹰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老鼠。这时候一只凤凰从天空经过,猫头鹰以为凤凰要来抢老鼠,就发出怪异的声音恐吓他,而实际上凤凰却全无此意。由于高洁的凤凰是“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又怎会和猫头鹰争污秽不堪的腐鼠呢?后来李商隐诗说“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大家看,庄子的哲学思想竟然是产生于如此形象的狡黯的诗意描写中。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语庄语”,有点象现在的王朔,总是调侃,就是不正经说话。庄子亦如此,任何正大庄重的主题,他都好像信手拈来,充满了神奇的智慧和诗人的气质。我们知道庄子本身是反艺术的,但《庄子》这部书,它的哲学思想却是最诗的,最艺术的。

我一开始就说把一种哲学、文化用一个词命名是很危险的,由于任何一种归纳综合同时也是一种牺牲。但是用“诗性品格”来归纳综合中国文化,我想还是有充分的来由的。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活于世,有很多种生存状态,其中最本真的状态应该就是诗的状态、艺术的状态。本日,我们从《周易》说到孔子,说到道家,在中国古圣那边进行了一次精神的遨游,所收获的就是这种东方的艺术精神和诗性品格。希望它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好,本日的报告就到这里。感老师和同学们。

本文根据傅道彬先生2005年2月26日在吉林大学所作的学术演讲整理而成。

傅道彬(1960一 ),男,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研究会理事,中国屈原研究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

友情说明:评职称要发论文,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不过,还是要先了解下职称相关的讯息吧。看看下边的信息吧。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