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分析,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文献复习。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以胞质丰富透亮或嗜酸性的上皮样细胞为主,呈巢状、片状或围绕薄壁小血管生长。免疫组化检测HMB45弥漫阳性表达,SMA弱阳性,CD10、S-100、CK均阴性。结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HMB45阳性表达,肿瘤良恶性生物学行为难以确定。
关键词: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HMB45;SMA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因其发病罕见,组织起源不明,对其认识经历过漫长的过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这一名称最早于1996年Zamboni提出1,而早在1991年,PEA报道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来描述表达黑色素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记物HMB45的肿瘤细胞2,1994年Bonetti认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肺透明细胞糖瘤(CCST)、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均由这类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构成3。2002年WHO软组织肿瘤病理学分类才对PEComa进行定义。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子宫的PEComa,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探讨其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8岁,因痛经及阴道不规则出血一年多而就诊,B超检查示子宫宫颈管及宫体见一大小约为6cm×4.5cm×3cm的结节状物,局部边界欠清。临床以子宫肌瘤收住院,并行子宫全切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1.2 方法 4%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所用抗体均为Zymed公司产品,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抗体均为工作浓度。 2 结果 2.1巨检:全切子宫一个,大小为13cm×10cm×6.5cm,子宫体与宫颈管间肌层内可见一大小为6.5cm×4.5cm×3.5cm的结节状肿物,无包膜,局部与子宫肌层及宫内膜分界欠清。肿物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局部质地偏软、细腻。 2.2镜检:肿瘤细胞呈巢状、片状分布生长,或围绕薄壁血管排列生长,大部分细胞呈上皮细胞样,为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弱嗜酸性,细胞境界清楚,可见较多量的多核瘤巨细胞。核圆形、卵圆形,可见小核仁,部分细胞核仁明显。少部分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核分裂像少见,为0~2个/10HPF。可见少量厚壁血管,血管壁有玻璃样变性。部分组织间质有明显的粘液样变性。免疫表型:瘤细胞HMB45弥漫强阳性,SMA弱阳性,CD10、S-100、CK均阴性。 2.3病理诊断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恶性潜能未定。 图1 瘤细胞呈上皮样外观,胞浆丰富,浅嗜酸性,部分细胞呈梭形。 图2瘤细胞呈围血管生长。 图3上皮样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或透亮,可见多核瘤巨细胞,部分细胞核仁明显。 图4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HMB45 强阳性 讨论 3.1 一般情况 2002年版W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