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示,本文的理论和论文格式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深思学习的,所以希望欲论文发表的朋友多做学习,争取写出更优秀的职称论文!
止血带和驱血带是四肢手术中常用的辅助工具正确使用能减少组织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1]。如果使用不当,则达不到止血效果,出现出血多,术野不清晰,基至造成肢体缺血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自2003-03以来在手术中使用驱血带、气压止血带例,进行了认真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8~75岁,平均36岁。手术部位:上臂中下段例,肘部8例,前臂15例,腕部7例;大腿中下段例,膝关节及周围13例,小腿13例,踝关节及足部5例。
使用方法 上肢手术采用臂丛阻滞麻醉,下肢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根据上下肢手术情况上肢将棉垫缠绕于上臂上1/3处,下肢缠绕于大腿根部,将袖式气压止血带缠绕于棉垫之上,并用绷带外缠绕数圈系紧;消毒铺巾,需驱血者先抬高患肢再将驱血带卷成纸卷状,自肢体逐圈拉紧驱血带呈叠瓦状向近心端缠绕。将气压止血带充气至30 mmHg(上肢)或40 mmHg(下肢),儿童则压力减半。保持压力恒定,并记录开始时间,使用时间重新使用止血带间隔时间为10~15 min。
结果 80例使用止血、驱血带的手术患者,有例失败。失败原因为: 7例为止血带应用无效例为袖带漏气, 1例出现止血带休克, 2例出现捆绑袖带处瘀斑, 1例出现袖带处碘伏灼伤。
讨论
作为一种手术常用的辅助工具,气压止血带和驱血带的应用使得术中出血量大大降低,手术视野清晰,解剖清楚,减少了手术误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应用,因此止血带和驱血带的正确使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辅助措施。但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以免使用不当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①术前检查袖带气囊是否漏气,压力表指针是否正常②选择大小适宜的止血带袖带,其气囊长度应能缠绕肢体1周以上;③使用部位要正确:上肢止血带应置于上臂上1/3处,下肢应置于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这样不但止血效果好,而且不易损伤神经;④以薄方纱或棉垫作为止血带的保护垫,宽度与止血带宽度一致,以保护压迫处的皮肤,且能避免止血带与压迫血管处产生空隙,影响止血效果;⑤正确捆绑止血带:环绕止血带要与肢体垂直,并将止血带紧紧放在正确部位;外面用绷带固定,绷带应将止血带完全包绕;⑥需要驱血者应先将肢体抬高于心脏水平数分钟,再以驱血带自远端向近端驱血;肢体有粉碎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者,驱血带则自骨折近端开始,避免因驱血带挤压骨折端导致脂肪栓塞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对患肢有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有广泛性周围血管疾病者,不应用驱血带;⑦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避免过高,但充气时需快速连续充到较高压力,然后再调整至所需压力,这样能避免静脉淤血,影响止血效果;⑧严格掌握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止血带应用后需立即记时,巡回护士、麻醉师要向术者通报止血带时间时限为60 min,间隔10~15 min后可重复使用但要缩短使用时间,以减少肢体缺血时间和酸性物质的产生,减轻术后肢体肿胀、疼痛;⑨开放止血带时应用纱布压迫伤口,且要缓慢降低压力,并及时提醒麻醉师适当加快输液速度,以防发生止血带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