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注意哪些事情。欢迎在本站查阅相关资料。
脑桥是脑干的一部分,位于中脑和延髓之间,连接左右小脑半球,内部含有大量的神经核团以及纵、横行和上、下行神经纤维束[1]。人类脑桥非常发达[2],可明显地分为被盖部和基底部两部分,这与人类的直立以及大脑与小脑之间运动控制回路的高度发展有关[3]。基底部即脑桥腹侧部,为脑神经纤维的中继站,其中分布有大量的纵、横行神经纤维,分别连接每侧大脑半球和对侧小脑半球;被盖部是延髓被盖的直接延续,向上连接中脑被盖,其内有许多上、下行神经纤维和神经核团[4]。由于进化的原因,禽类的脑桥相对不发达,没有明显的基底部与被盖部之分,但脑桥作为脑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与机体的呼吸[5]、听觉、视觉、味觉[6]和口眼活动[7]等有重要的关系。
乌鸡属于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原鸡种动物,原产于江西泰和县,是我国特有的珍禽,由于其自身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药用和观赏价值,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饲养[8]。目前,国内外有关乌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限于养殖、疾病、繁殖和药用等方面[9~12]。陈文钦、刘华珍等也曾对乌鸡小脑的解剖学以及神经肽Y和Leptin分别在小脑、下丘脑和脑干的分布进行了研究[13,14],但有关乌鸡脑桥神经核团的形态学研究报道不多。本试验以泰和乌鸡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法观察分析了乌鸡脑桥部分神经核团的细胞构筑,旨在为禽类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积累形态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成年健康泰和乌鸡8羽,雌雄不限,个体重1·2~1·4 kg,均购于武汉某乌鸡养殖场。
1·2 方法
乌鸡用10%乌拉坦(urethane, 1 g/kg体重)溶液静脉注射深麻,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固定液(pH7·4)灌流固定,迅速开颅取脑,放入相同固定液中后固定2~3 d,剥离脑软膜观察脑干的外部形态,然后截取脑桥段,石蜡包埋,制作连续横切片(厚5μm),常规HE染色,眀视野显微镜观察神经核团的分布和形态。核团的划分以刘济五[15]、林大诚[16]、Baumel[17]等著作的划分标准为依据,用HPIAS-1000型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量神经元的直径,并按胞体的直径进行分型(30μm以上为巨型细胞;22·5~30μm为大型细胞;15~22·5μm为中型细胞;15μm以下为小型细胞),然后统计各型细胞的比例,用Nikon(ECLIPSE E200)显微镜进行显微摄影。
2 结 果
2·1 耳蜗神经核
耳蜗神经核位于脑桥后段,第四脑室底外侧灰质内,向后伸入延髓,由耳蜗神经大细胞核、板核和角核3个亚核组成,核团前部腹内侧出现面神经副核,核团中后部3个亚核彼此相连,其中耳蜗神经大细胞核、板核与周围分界较明显,而角核与周围分界不明显。
2·1·1 耳蜗神经大细胞核 位于耳蜗神经核的腹内侧部,参与构成第四脑室底壁,此核前部内侧为前庭背内侧核,腹外侧是板核,横切面上核团前端呈长梭形,中段呈长月牙形,吻尾径为(1·35±0·12)mm,核团比较发达,神经元胞体大多为圆形,排列比较密集,其中以中型细胞为主,占该亚核内胞体总数的84·5%,细胞染色相对较浅,部分细胞着色深,核仁明显,胞核大多位于胞体的一侧(图1)。
2·1·2 板核 位于耳蜗神经核中部,背内侧为耳蜗神经大细胞核,背外侧为角核,吻极比耳蜗神经大细胞核吻极出现早,核团吻尾径为(0·56±0·11)mm,横切面上核团前中段细胞排列呈横向板状,后段板外侧向上形成折转,核团内神经元胞体大部分呈梭形,排列较密集,其中以中型细胞为主,占该亚核内胞体总数的65·1%,胞体着色较深(图2)。
2·1·3 角核 位于耳蜗神经核的最外侧,核团前部内侧为前庭背外侧核,腹内侧是板核,核团内神经元1236 11期靳二辉等:泰和乌鸡脑桥9个神经核团的细胞构筑胞体多呈不规则形,排列比较分散,以小型细胞为主,占该亚核内胞体总数的78·9%,细胞普遍着色较深,胞核不明显(图3)。
2·2 外展神经核
外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中后段,第四脑室室底灰质深部,内侧纵束的两侧,其背外侧为外展神经副核,腹外侧为面神经核,横切面上核团近似圆形,吻尾径为(0·69±0·09)mm,核团内神经元较少,排列比较分散,胞体大部分为多角形,以中型细胞为主,占核团内胞体总数的66·7%,整个胞体染色较深,低倍镜下胞核不易分辨(图4、5)。
2·3 外展神经副核
外展神经副核位于面神经核背内侧,外展神经核背外侧,与外展神经核分界不明显,此核背外侧为前庭背内侧核,内侧是内侧纵束,核团前后极均短于外展神经核,吻尾径为(0·33±0·05)mm,核团内神经元的分布、排列与外展神经核相似,胞体以多角形为主,大多为中型细胞,占胞体总数的76·9%,胞体普遍染色较深(图5、6)。
2·4 面神经核
面神经核吻极始于脑桥中部,尾极止于脑桥后部,此核内侧为脑桥尾侧网状核,背内侧为外展神经核,横切面上核团由背内侧斜向腹外侧呈长板状,整个核团由面神经背侧核、中间核和腹侧核3部分组成,三者分界不明显,其中面神经背侧核吻极位于最前端,面神经中间核不明显。整个核团的吻尾径为(0·46±0·03)mm,核团内神经元胞体呈长梭形、多角形、三角形,排列较分散,中型细胞较多,其数量占胞体总数的55·3%,整个核团内胞体着色较深(图7~10)。
2·5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位于脑桥的前端,占据脑桥的背外侧,其腹内侧为三叉神经运动核,向上伸入中脑,横切面上核团呈椭圆形,吻尾径为(1·14±0·12)mm,核团神经元胞体大部分呈多角形,排列相对集中,其中小型细胞较多,占胞体总数的78·1%,胞体染色深浅不一,胞核大多位于胞体的中央(图11)。
2·6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腹内侧,通过三叉神经根及其降支纤维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分隔,后部内侧为面神经核,横切面上核团也呈椭圆形,但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相比较小,吻尾径为(0·59±0·05)mm,核团内神经元胞体呈长梭形、多角形,排列分散,由大、中、小型细胞组成,中型细胞较多,占总数的74·4%,胞体染色较深,胞核多位于胞体的中央(图12)。
2·7 蓝斑和蓝斑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