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两药合用,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HBV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全球感染HBV病毒的患者超过3.5亿,每年约有100万左右的人因该病死亡[1]。以身体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伴轻微发热等为主要表现。主要通过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2]。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为关键,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3]。对2005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的患者近1年来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患者HBeAg呈阳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有29例患者HBeAg持续阴性,超出正常值的2倍,低于10倍以下,均排除抗-HCV,抗-HDV和抗HIV阳性,没有其他肝病,无肝细胞癌,无严重的肾、心、脑、肺,血液和自身或遗传性肝病和无核苷药物过敏史者。男34例,女46例,平均年龄29岁,治疗组的ALT为(152.3±100.1)U/L;HBV DNA>105 copy/ml,观察组的ALT为(14.7±95.6)U/L;HBV DNA>105 copy/ml。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3]。即:①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②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方法参考罗先平等的报道[4]。即:单用干扰素α-2b 500万U,肌内注射,1次/d,2周后,改为1次/2 d。观察组加用拉米夫定片。治疗前4周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第5~12周联合干扰素α-2b 500万U,肌内注射。用法同前所述。 1.4 疗效标准:参考吴少祯主编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略有改动[5]。完全应答:肝功能正常、HBV-DNA阴转、e抗原阴转或e抗体阳转;部分应答:肝功能正常、HBV-DNA定量较治疗前降低2个指数级及以上,无血清学转换;无效:HBV-DNA定量较治疗前下降小于2个指数级,肝功能异常无血清
编辑提示,此文是论文格式网为朋友们总结并提醒职称及职称考试的相关事项。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