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对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与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比性回顾分析。结果:抗凝治疗有效率90.1%(47/53),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92.0%(46/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亦是有安全的、有效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进年呈上升趋势,如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如深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块肺栓塞可以致死。严重威胁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自2003年~2008年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200例,将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与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比性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抗凝治疗组53例患者累及59条肢体。男32例,女21例。年龄34~79岁,平均54.5岁。术后及合并其他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及有脑溢血病史者除外)35例(66.0%)。不明原因者18例(34%)。发病时间12 h~8 d,平均2.9 d。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均有患肢肿胀、疼痛,静脉曲张14例,皮温升高34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7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彩超检查确诊。溶栓加抗凝治疗组在性别、年龄、病因、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方面与抗凝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确诊后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抗凝组:以低分子量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2次/d,持续7~14 d后改华法令2.5 mg,1次/d(首剂加倍)。溶栓加抗凝组:给予尿激酶10万U/d,经患肢足背静脉持续微量泵入,连续5~10 d,抗凝方法同前。两组均另加复方丹参20 ml溶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持续7~14 d。合并静脉炎者,给予抗生素3~5 d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出院后随访1年,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彩超证实髂股静脉完全再通,无返流;②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彩超证实髂股静脉大部分再通,轻度返流;③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站立时水肿,彩超检查髂股静脉部分再通;④无效:肢体肿胀,疼痛有一定程度减轻,但下肢深静脉无血流再通,依靠侧枝循环。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抗凝组 6 29 12 6 &nbs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