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剑锋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又是意义重大必须有效展开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重大性,使得必须寻求最优最合理的路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必须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探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惟其如此,才能深入把握其问题实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发展观不仅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诉求,而且提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指导即基本的要求,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1.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诉求。时代精神是对特定时代特征与主题的精神把握,是特定时代的主题在人们观念层面的反映。它深刻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主要任务、人们的观念特征。在任何一个时代生活的国家、社会或普通民众,只有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解决那个特定时代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历史实践的更大进步,才能有国家、社会、个体本身的更好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对外界观念与世界整体精神氛围的积极吸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寻求发展、促进发展成为中国的时代主题。但是对于发展和如何发展,中国对于它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提升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因为以往过度的封闭和贫穷,中国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结果导致高密集劳动、高资源损耗、高环境污染,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的隐患。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对资源破坏、对环境破坏、对自然以及最终对人本身的伤害。随着《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等著作的问世,更是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使得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的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何减少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自身能够可持续的发展,逐步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项重要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获得了世界性的共识,为人们所呼吁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于对以往发展方式不足的反思和时代精神的因循把捉,及时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更是将宗旨放在人的发展上,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放在人的素质发展上。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作为人之思想改变与思想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而言,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理念纠正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灌输、不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纠正以往工作中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纠正以往工作中方法的不科学性,统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未来发展等多个维度,最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本身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要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同时也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性。
2.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价值诉求。中国古代就重视人的价值,例如,孟子的民贵思想就是重视人的价值的重要代表。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康德曾提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潜能与价值之中,也突出强调人本身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发展的潜能。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应当“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这些理念都突出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也在多种场合强调人本身的重要性,强调人不是某个固定链条上的环节,也不是某个固定职位上的钉子,更不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的奴隶,人应该占有人最全面的本质,突出强调健全的社会就是应该尊重人的价值,凸显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价值,将人的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直至改革开放初期,以人为本并未得到足够的体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硬性灌输、规矩管制等硬性措施,缺乏将大学生看做真正有认知、有情感、有反应的生命主体,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挖掘与引导不够。20世纪90年代,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本身的价值,但多停留在书本与口号上,缺乏真正的贯彻力。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尊重不够,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感受不够重视。因此,使得“以人为本”没有真正贯彻到位。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明确以往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突出人本身的价值。通过现实考察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人都是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着的人。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同样有被尊重、被关注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很好的满足,就会促进大学生个体本身潜能的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的价值的真正认可,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理解,是在认同基础上的积极采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是人的价值主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真正回归。
3.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价值诉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继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对人的观念导引与观念改变,最终促进作为教育主体的人进一步发展。但是,对于如何发展,如何促进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促进发展这样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未得到真正的一致性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对于发展理念的认识与贯彻也不一致,存在着认识水平的高低不等、认识程度的深浅不一等状况,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发展以及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甚至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提升、促进人的发展。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和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有过于拔高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的倾向,提一些大而空的口号,忽视个体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离人性的现实基础,严重脱离大学生个体的现实需要与心理需求。最终,这种忽视或无视人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所批判反思,为后来的现实工作所抛弃。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但仍延续以往单纯意识形态灌输的特性,在对实现大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保障上落实不够。对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政治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发展、技术技能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心理调适能力发展的综合协调性落实不够;对于大学生的当前发展与毕业后的发展的关系考虑不足;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本身的未来发展考虑也不足。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进步与真正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对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在对大学生现实心理需求、未来理想目标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在对当前时代特征以及社会总体状况理解的基础上,统筹兼顾,设计总体思路与规划理念,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现实地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真正进步与真正发展,就是要保障大学生未来能够真正地发展与进步,就是要在元理论的层面上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发展的科学性。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提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发展,则缺乏具体设计、程序规划和可落实性。这就使如何实现发展,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如何真正促进发展,如何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样一些现实的问题没有解决。本质上说,当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问题缺乏理性的、清晰的认识,存在着一时的、鲁莽的发展热情,但对于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则缺乏基于全面深刻认识的耐心与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健全、和谐的发展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性化回归。
二、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诉求,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根本精神规定了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矛盾中求发展;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掌握并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重在解决“靠谁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事业。同样,也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观念认识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之所以说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于发展的理念从整体上规定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内涵、功能、性质,从而为其指明了方向和出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转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范式,从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吸纳科学发展的理念,彰显发展的科学性内涵,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凸显科学发展的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为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开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要真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发展,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特定语境中发展的具体要求。从观念的层面来看,坚持发展也就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观念和思维来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的系统过程,其对象、内容、方法、功能等都随着对象和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正是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扬弃自身,实现发展。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坚持发展意味着要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勇于面对困难、矛盾和问题,善于发现、充实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素,坚持实践创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2.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以人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和动力。因此,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倾注人文关怀,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这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基本任务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目的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主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引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发展取向”。由此可见,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这对矛盾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实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以学生为本就从根本上领会了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把握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就能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内涵丰富。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发挥实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服务等方面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做到既教育引导人,又关心帮助人。因此,要改变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作为客体的思维,树立“双主体”的思维。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而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真心沟通、开放交流,在交流和沟通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依靠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其创造者和主力军。在传统教育中很多人认为教师、管理人员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似乎与学生无关,这样学生就丧失了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观念,既要依靠教育者,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良性互动。再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为了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而是为了“育人成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只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使其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实现全过程育人,实现信念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实践教育等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要避免两个认识误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定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正如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确立不应否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这就是说,既要教育者充分发挥作用,也要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使二者相互促进。同时,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消灭个性,而恰恰是在个性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在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其特点来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主动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这是对发展性质的具体规定和定位。全面发展就是要注重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可持续发展则重在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解决自然、生态、资源、能源发展问题。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建构着“科学”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这一要求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发展”的问题。坚持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并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促进学生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就教育目标而言,要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从学生素质的构成来看,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从社会关系的层面来看,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的协调发展。就教育工作而言,要做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或部门的任务,而是整个高校的基本责任,需要领导、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全员出动,校党委、团委、教务处、院系、班级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个基本要求。一是加强教育工作者之间协调配合,实现良性互动,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之间、行政工作者与教师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要打破壁垒,经常交流,团结协作,统筹规划,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强课堂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协调,各高校应根据其校情,整合教育资源,协调资源之间的互动,畅通资源流动渠道,实现各种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三是加强学生的自我协调发展,注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如主导思想与多元化思想的矛盾、生理与心理的矛盾、学生与社会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最终实现各种矛盾的协调统一。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实事求是、立足长远、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即在当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促进其内外要素协调运作,不断创新,从而保证长久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既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学生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目标,在关注现实发展的同时,立足长远发展。
4.统筹兼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既要从大局和整体出发,统揽全局,又要从部分出发,协调各种关系,照顾各个方面。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要求。(1)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机制建设、文化建设、管理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因此,要以宽广的胸怀、整体的意识把握全局,审时度势,务实创新;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因势利导;以系统的方法谋划全局,统筹规划。(2)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审视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又要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既讲究工作的有效性,又讲究其社会效益。同时,坚持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的有机统一,满足大学生思想需要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3)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工作者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做辩证统一的整体,正确处理重点与非重点、中心与全面、内核与外围的关系,注意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善于抓重点、难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放到当前的紧迫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上。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的情势中把握方向。(4)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这就要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做动态的发展过程,既要善于调动各要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平衡发展,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就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坚持有差异、有特色的发展,不强求整齐划一,不搞一刀切,防止工作中顾此失彼。同时,要妥善处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不同学生、不同教育者的利益要求,善于把握各种利益关系的结合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当前,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统筹兼顾,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这既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巨大挑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站的论文种类齐全,可作为参考范文,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