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中专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呈“六强、六弱”
现状。
即:
历史使命感强,具体责任意识弱;政治上进心强,辨析问题能力弱;人生进取精神强,集体主义观念弱;成才立业愿望强,抗挫折意识弱;社会道德认同感强,基础文明素质弱;自立自主意识强,自律自强能力弱。
而艺术类中等职业学生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加上近年来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下滑,在校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更显以下特点。
独立意识强,自控能力弱。
由于艺术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学生进校时年龄偏小(初中毕业生、部分是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他们由于所学专业训练的特殊原因,身体发育和生活独立意识都较同龄人早。
同时,学生年龄小,离家早,因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和问题,容易情绪失控,缺乏自制能力。
表现欲望高,是非观念低。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艺术类学生大多显得热情、活泼,崇尚真、善、美,每当有展示个人才能、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时候,都跃跃欲试,表现的欲望高。
但在一些是非问题上,却犹豫、彷徨,没有坚定的立场;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法律意识淡薄。
奢侈浪费多,勤俭节约少。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不懂得勤俭节约,在日常生活中贪奢侈、赶时髦,不爱惜公物、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专业一手硬,其它一手软。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有一种思维定势,评价一个学生就看他的专业,只要专业可以,那么其它方面就可视作“小节”
忽略不计。
受此影响,许多学生没有摆正专业课和文化基础及思想品德教育的辨证关系,只重视专业学习而忽略其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忽略了政治思想学习和品德修养。
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认识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循环进取,步步深入过程。
思想品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习惯的过程。
它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展过程。
不仅受认识规律的支配,还要受矛盾斗争和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的支配。
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又是由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构成的。
一知,就是认识,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和对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准则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这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
当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时,这种观念便成为学生的信念,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愿为之奋斗,这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推动学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并可使这种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
道德评价能力的是加强道德修养所不可缺少的。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