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已由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以探究为中心”。小学科学教学同样如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走近科学,感受科学,认知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充分利用教材或多媒体及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猜想学生接触到一个课题或一种科学现象就会自然猜想:“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样形成的?”等,而这种猜测仅是一种表面的猜想.且学生往往会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要使学生得到真理,教师就必须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积极引导。将学生引向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冷和热”时,笔者课前先为学生播放“高斯号”探险船驶入南极遇风雪被封在冰雪里的nash动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出现多种猜想。有的说弃船逃生,有的说用大船撞开一条道,还有的说用大锤凿冰。但立即有学生反驳说:
茫茫大海,弃船没有逃生希望;用船撞击会把船撞坏.无法生还:凿冰更不现实。这时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等冰融化再走。教师立刻引导学生思维:冰雪何时能化呢?有没有办法使冰雪融化得更快呢?教师把握时机继续播放动画,当学生看到船上的人往冰面上铺黑灰和煤屑时,都睁大了疑惑的眼睛。在阳光照射下,铺灰的地方冰雪渐渐融化,学生惊奇不已。教师首先通过这一情景引入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热和冷,认识热的传导以及衣服的颜色与温度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明确怎样保温和散热。通过一步步猜想,一步步探究,学生最终弄清了在寒冰上铺黑灰和煤渣而使冰面融化的科学道理。由此可见,猜想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前提,科学思维又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
用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思维的科学性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必须用实验或事实来验证。比如。我们通过对冷水和热水的观察与实验,让学生明白冷与热的不同特点,体验和感受科学意境的存在,使学生对猜想形成科学的思维。对于传热这一部分内容,笔者为学生准备了热水和各种金属.不同材料的小棒和杯子。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在实际操作中研究、比较哪些材料传热快。这样做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通过实验很好地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了黑白塑料袋吸热程度的不同。明白了高斯号脱险的科学道理。
理性思考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思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什么样的思考才是理性思考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思考问题,去猜想问题的答案。去猜想事情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学习“冷和热”这一单元知识时,学生看到大屏幕上“高斯号”探险船陷入冰原.学生汇报“用大船撞冰”“用大锤砸冰”等方法时,教师初步给予肯定。学生的这种思维是正确的常态思维,在一般的情况下这样做会成功。可是“高斯号”探险船是在南极冰原之中,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依实际情况去思考解决办法,即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在进行“热传比赛”一课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思维的。首先联系课本实验,让学生思考、理解金属传热强的物体,并把它们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为不良导体,这些东西适合做隔热材料;其次联系生活去理解思考:家中水壶为何安装塑料提手?炒菜的大勺为何安装木头把儿?暖气片为何使用金属?等等。这样的思维是理性思维,是学生认识科学知识的保障。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学习为主,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一猜想一验证一结论”的科学认知过程,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科学思维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事业的成功,看看这条信息吧,别再说了,莫再等了,赢在职称资讯快人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