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注意哪些事情。欢迎在本站查阅相关资料。
幼儿龋齿与口腔卫生相关因素分析任凌云,曹秀芹(昌乐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昌乐202400)中图分类号:R781.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2084(2008)21-3353-02摘要:目的 调查幼儿龋齿发生情况及其口腔卫生相关因素。方法 对昌乐县县直6所幼儿园1358例3~6岁儿童按标准统一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习惯调查,分析口腔卫生相关因素与龋齿发生的关系。结果 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用含氟牙膏刷牙均与龋病相关,呈保护性因素。出血指数和软垢指数均与患龋有相关性。结论 口腔卫生行为影响幼儿龋齿,重视儿童口腔卫生有助于防治龋齿病。
关键词:儿童;龋病;口腔卫生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为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儿童龋齿的防治措施,本文对昌乐县县直6所幼儿园1358例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与儿童的口腔卫生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昌乐县县直6所幼儿园3~6岁儿童1358例,其中男童715例,女童643例,在健康体检时为其进行口腔检查,按照有无龋齿发生分为患病组和未患病组,并按年龄、性别进行配对,获得有效配对研究对象325对。
1.2 方法 采用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标准,由我院口腔科医生对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医生在调查之前先进行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AS6. 2软件。一致性检验kappa值>0. 8,可靠度优。采用t检验筛选出口腔卫生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卫生与龋病关系,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
2 结 果
2.1 患病组和未患病组的基本情况患病组和未患病组各325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表1)。
2.2 两组调查对象餐后漱口、软垢指数、开始刷牙的年龄、出血指数、每日刷牙次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而用含氟牙膏刷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表2)。
2.3 口腔卫生措施与龋病的相关性分析 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用含氟牙膏刷牙均与龋病有关,呈保护性因素,其作用排序为: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用含氟牙膏刷牙。出血指数和软垢指数均与患龋有关(表3)。
3 讨 论
龋齿虽不像某些疾病能直接威胁生命,但发病率高,继发病多,不仅对儿童个人的局部和全身有危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龋病的发生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联因素论"即当致龋的细菌、宿主与牙齿、底物和时间几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就会发生龋病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1]。本文结果显示,餐后漱口、开始刷牙的年龄、每日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刷牙五种因素均与龋齿的发生相关,呈保护性因素。而出血指数和软垢指数均与患龋有相关性。
提示口腔卫生行为对儿童乳牙龋患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3.1 指导儿童注意口腔卫生 龋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口腔环境的因素。用清除菌斑抑制牙垢形成的方法可改善口腔环境,减少和抑制龋病的发生和发展,对菌斑可以采用2种方法去除:①对牙面及龈缘形成的牙垢及其附着物、沉积物用物理的方法去除。如刷牙、洁齿等;②对饮食给予正确的指导以阻止牙垢形成。儿童进食中有较多甜食,这种发酵性食物在牙面的停留对龋病发病很重要[2],而餐后漱口能及时去除牙面滞留的食物残渣,从而减轻细菌利用程度。
3.2 教会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去除菌斑与软垢。研究表明,儿童开始刷牙越早、坚持早晚刷牙者其防龋效果越好[3]。学龄前儿童刷牙需成人的监督和帮助,否则不易坚持或不彻底。有研究表明,经过刷牙训练的儿童与对照组比较,菌斑明显减少,在有成人帮助刷牙的儿童中,龋坏明显低于其他儿童[2]。
3.3 用含氟牙膏是一种有效的自我防龋方法,学龄前儿童可在家长或监护人帮助监督下少量使用。在本研究对象中含氟牙膏使用率低,约占1/5,所以单因素检验中无统计学意义
3.4 在幼儿龋齿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提高家长们对儿童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诊治。对儿童定期检查治疗,进行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仅靠医务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16.
[2] 岳松龄.龋病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236-250.
[3] 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 ].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