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以临床医师提高对重型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早发现,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多以高热、手足口腔及臀部斑丘疹、庖疹、精神差、惊跳、抽搐、心率增快为主,少数皮疹不典型。结论:重症可出现末梢循环障碍,高血压及高血糖、WBC、CK-MB、ALT增高,脑脊液异常。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级甲强龙治疗有效。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治疗
手足(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中常见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口腔黏膜手足及臀部斑丘疹、庖疹,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HFMD患儿多为轻症,表现为中、低热,分布于口腔黏膜手足及臀部斑丘疹、庖疹,1~2 d出现,不痒痛,1周治愈。但重症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致命性并发症[1]。现对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40例重症手足口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早发现,提高抢救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儿,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个月~6岁,其中1~4岁37例;农村26例,城市14例。 1.2 诊断标准:40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的诊断标准。 2 临床表现 38例有手足口腔及臀部米粒大小斑丘疹、庖疹,2例手足及臀部无皮疹,只有口腔内有庖疹3例死亡。精神差40例(100%),惊跳38例(95%),抽搐10例(25%),心率增快28例(70%),颈部强直6例(15%),巴氏征阳性8例20%),血压升高22例(55%),四肢发凉21例(52.5%),肢体瘫痪3例(7%),肺水肿2例(5%),头痛12例(30%),呕吐12例(30%),昏迷5例(12.5%),腱反射亢进6例(95%)。 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17例(42.5%),CK-MB增高8例(20%),CPR增高7例(17.5%),血糖增高12例(30%),脑电图异常13例(32.5%),胸片异常4例(10%)(肺纹理增多增粗),心电图11例(27.5%)(ST-T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包括:①降温(药物和物理降温)、镇静止惊及吸氧(有呼吸困难及抽搐时);②预防及控制感染;③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⑤控制颅高压,甘露醇0.5~1.0 g/(kg·次),每4~6小时,病情好转后减量,注意监测电解质;⑥应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15~20 mg/(kg·d),连用3 d,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及保护胃黏膜;⑦有循环不良则用生理盐水20 ml/h扩充血容量,注意观察出入液体量;⑧心电监护、动脉血气,必要时上呼吸机及气管插管。 转归:40例中,治愈34例,3例有肢体瘫痪,3例死亡分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 3 讨论 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有HFMD流行的报道,在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传染病,全年散发,多于夏秋季流行,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瘫痪
论文下载,下载下来可不是把论文里边的名字换成你的就行了哦,这样是不对的哦,亲,一定要自己创作哦,因为期刊是要查抄袭的哦,多了解一下期刊的要求以及各地的评职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