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从煎药用具,浸泡时间,煎药火候,煎药次数,特殊煎法等方面分析,指出煎药时应注意规范化操作,才能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疗效。
关键词:中药;煎煮;疗效;方法
目前,我省一些医院和药店开设了“代煎中药”业务,但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仍然以家庭煎煮为主。在煎煮中药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消除煎煮误区,对提高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疗效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汤剂治疗疾病的作用。 1煎药用具 煎药用具最好使用陶瓷砂锅、瓦罐。因为陶瓷砂锅、瓦罐材质稳定,传热缓慢、受热均匀,不易糊锅,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价格便宜,经济实惠。另外,可选用搪瓷盆、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但不能使用铁锅、铜锅或铝锅等金属容器,因为铁、铜或铝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某些中药材成分与金属易起化学反应而改变药物性质,如铁离子与鞣制反应生成鞣酸铁,与黄酮类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在煎煮时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材浸泡 煎药前先将中药用清水浸泡,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没后高出药面2.5-3cm为宜(或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10倍)。实验证明,中药在煎煮前最适宜的浸泡水温是40—50℃。通过浸泡,水分缓慢渗入药材组织,使结构疏松膨胀,形成良好的溶出环境,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多数药物宜用凉水浸泡,浸泡时间依药材而定,外感祛邪药物浸泡时间宜短,内伤滋补药浸泡时间宜长,一般药物浸泡约30分钟左右,多年生植物的根、茎、皮类和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浸泡时间可稍长一点。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可适当缩短,以免腐败变质。要防止将中药洗过再浸泡及煎煮,因为有些中药以粉末状存在,如龙骨、牡蛎等,水洗将造成粉末部分或整个流失。另外,水洗可致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如黄芩苷。还要防止用超过60℃的热水浸泡中药,因为有些中药为动物药,沸水会使其所含蛋白质受热凝固,形成隔水膜,阻碍水分进入,也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其次,芳香性药材所含挥发性物质遇热水也易逸出,从而影响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3煎药火候 煎煮中药必须正确掌握好火候。煎煮采用武火(大火)急煎和文火(小火)缓煎两种方法,一般中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火候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冒的解表药以及清热药、芳香药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补药,宜用文火缓煎。武火使水分蒸发快,并且又易使药汁外溢,故目前往往采用先武后文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
职称评定要求要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注意哪些事情。有哪些期刊可以选择,欢迎在本站查阅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也可以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