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1-2],探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发病机制,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当前内分泌和心血管领域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课题主要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drenergicreceptors,α1R)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s,AT1R)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抗血清α1R和AT1R自身抗体与冠心病的关系,这将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受体拮抗剂靶向治疗,降低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2001-01-2007-01病房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71例。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诊断标准按照参考文献[3]。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列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n=117):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但根据静息、动态时或负荷实验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②心肌灌注不足的核素心肌显像表现;③典型的心绞痛表现;④典型的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示心肌缺血;⑤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主要冠状动脉之一横截面狭窄超过70%或左主干狭窄超过50%)和(或)有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病史;⑥经冠状动脉CT证实并确诊冠心病;⑦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伴有或不伴有心脏扩大。不满足上述7项中任意1条的患者,列为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n=254)。随机选择来自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年龄与病例匹配的40例身体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根据病史、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排除了冠心病。根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排除了糖尿病。所有受检者排除标准:1月内服用或注射抗氧化应激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及激素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所有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其中有77例服用尼群地平10mg,3次/d;273例服用非洛地平5mg,1次/d;21例未服药任何降压药。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服
药如下: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天1次;消心痛10mg,口服,每天3次。所有病例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资料。采集受检查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取血清后-40℃度贮存备用。
1.2方法
1.2.1固相多肽合成采用多肽自动合成仪(SHIMADZUPSSM-8,Shimadzu公司,日本)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α1R和AT1R):α1R和AT1R自身抗体多肽片段序列参考文献[4],分别合成了相当于人α1R和AT1R细胞外第二环氨基酸序列的肽段。α1R192~218位氨基酸残基片段(氨基酸残基序列为G-W-K-E-P-V-P-P-D-E-R-F-C-G-I-T-E-E-A-G-Q-A-V-F-S-S-V);AT1R165~191位氨基酸残基片段(AT1R段氨基酸H-T-I-H-A-A-V-P-P-L-G-A-L-T-V-Y-A-P-H-T-G-S-G-A-S-T-L),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合成肽的纯度>95%。
1.2.2自身抗体测定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实验中分别设空白对照、阳性、阴性对照,测吸光度值时以空白对照调零,以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以健康人群为参考血清,取吸光度值大于对照健康人群两倍标准差的患者血清标本为阳性对照血清。研究血清与阴性血清的吸光度之比[(标本吸光度值-空白对照吸光度值)/(阴性对照吸光度值-空白对照吸光度值)]超过2.1者判为自身抗体检测阳性。α1R自身抗体:批内变异系数7.3%,批间变异10.1%。AT1R自身抗体:批内变异系数6.6%,批间变异9.7%。
1.2.3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测定于取血前一日7:00开始收集24h尿,加甲苯酸防腐,混匀后记录总量,用ELISA测定技术(上海波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药盒)进行检测。UAER<20μg/min(或<30mg/24h)为正常蛋白尿;UAER20~200μg/min(30~300mg/24h)为微量白蛋白尿;UAER>200μg/min(>300mg/24h)为大量白蛋白尿[5]。
1.2.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集受检查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采用色谱法检测。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该采用SNK,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珚±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
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见表1。
2.2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与不伴冠心病组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冠心病患病率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65%和67%)明显高于不伴冠心病组(44%和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2。在37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17例伴冠心病,患病率达31.5%。
2.3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示无症状心肌缺血组α1R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ldmyo-cardialinfarction,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最高,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及O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等为自变量,以是否冠心病为因变量,变量入选标准0.05,排除标准0.10,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OR1.769,95%CI0.737~0.973,P=0.039)、抗α1R自身抗体阳性(OR1.537,95%CI1.325~1.886,P=0.037)和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OR2.017,95%CI2.013~2.019,P=0.031)与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相关(表4)。3讨论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是与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耦联的一组膜表面糖蛋白,其肽键7次穿过细胞膜,构成胞外胞内各3个环肽段和一段肽段的空间结构,其中胞外部分是接受信号刺激的部位。GPCR是将胞外信号传导给胞内的通用信号分子,在心血管调节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6-7]。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α1R和AT1R自身抗体可能与2型糖尿病有关。本研究将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检测α1R和AT1R自身抗体,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亦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认为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可能与冠心病发病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冠心病包括几种不同类型,到底与哪种类型的冠心病相关?哪种类型冠心病阳性率最高?进一步分析冠心病亚组,检测结果显示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稳定性心绞痛组最高(84%),其次是无症状心肌缺血,OM组最低,α1R自身抗体阳性率却不同,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组阳性率最高(74%),其次是OMI组(但因病例数少,尚需进一步研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α1R和AT1R自身抗体等因素可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风险。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内皮细胞损伤,血管抗原暴露,导致隐蔽抗原产生,在易感人群,诱导机体自身免疫应答产生抗心脏受体自身抗体[7-9],这是α1R和AT1R自身抗体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研究显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达84%,通过AT1R自身抗体分析,抗AT1R自身抗体有与AngⅡ相似的诱导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因抗AT1R自身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与AngⅡ类似的激动剂效应样作用,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8-9];同样α1R具有受体激动剂样活性,对心肌细胞具有剂量依赖的正性变时作用[4],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另外,临床中发现2型糖尿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患者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高的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神经内分泌激素被激活,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10]。
上述研究对临床启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检测上述受体自身抗体,对于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者要及时进行冠心病排查,尤其要高度警惕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及无痛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痛阈升高,心绞痛不典型,多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易被医患所忽视,亦是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受体阳性患者给予受体拮抗剂明显降低蛋白尿[11-12]。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通过检测上述受体自身抗体,有目的的针对性实施个体化靶向治疗可获益最大,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个适合的期刊。你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以参考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