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一种主要的批评形式,批评家们通过总评、出(折)评、眉批、夹批等形式,对剧作的文辞、音律、情节、人物、结构等加以评论,一方面,释微阐幽,画龙点睛,揭示剧作中所蕴含的美学意蕴;另一方面,评论作者创作方法上的得失,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戏曲评点也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总结与整理戏曲评点,是戏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戏曲评点的理论形成零碎分散、无系统性,再加上有关文献不易见到,因而也就影响了对它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戏曲评点虽已有所关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尚无一部有关戏曲评点的研究专著.而最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万曙先生的专著,便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与戏曲理论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篇章.
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记得作者在开题报告中谈到选题的原因时曾指出,学术界对戏曲评点的研究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对戏曲评点的理论批评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研究的广度不够,多集中在对李卓吾、金圣叹等一些名家的研究上;三是对戏曲评点文献尚未作出全面系统的整理.作者当时鉴于此而选择了明代戏曲评点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在写作过程中,他也正是努力弥补前人研究中的这些不足,也正因为此,在中,也就体现出了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研究视野开阔,这是的一大特点.首先,作者没有将戏曲评点作为一种单一的戏曲批评来看待,而是将戏曲评点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和理论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来研究,因此,作者一方面对明代戏曲评点本身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论述,如对明代戏曲评点的渊源、分期、版本形态、批评功能、理论贡献、批评价值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另一方面,作者又对与明代戏曲评点有关的一些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如有关明代戏曲评点与明代戏曲刊本的商业化运作、明代戏曲评点与明代的社会思潮、明代戏曲评点与小说评点、诗文评点的关系等问题都作了论述,超越了单一的戏曲批评研究的范畴.其次,作者的研究重点虽是明代的戏曲评点,但其视野却并不局限于明代,如对明代以前的文学评点对明代戏曲评点的影响以及明代前期无戏曲评点的原因作了探讨,又对明代戏曲评点对清代戏曲评点的影响作了论述.故书名虽为,而书中所论实包涵了整个古代戏曲评点.而且,由于作者的研究视野开阔,因此,在具体论述中,多有新见,如作者认为晚明时期大量戏曲评点本的出现,除了文人理论视野的扩展、思维的活跃、对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重视、戏曲创作与演出的繁荣等原因外,还与书商的商业运作如选题的大众化及借作者、编选者、评点者的知名度为号召来争取读者等有关.又如作者通过将明代戏曲评点与其他形态的戏曲理论如论著、曲话等作了比较后,指出就总体上来说,明代中叶以后的戏曲理论还是以"曲"为中心时,戏曲评点批评中却已经确立起了以"剧"为本体的戏曲观念.这些见解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是理论架构的系统完整,这是的又一大特点.戏曲评点在理论形态上本身存在着零碎散乱、不成体系的缺陷,针对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作者在确立全书的理论架构时,努力使原本零碎散乱、不成体系的评点理论系统化.全书的理论架构可以分为两大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论,即从宏观上对戏曲评点的版本形态、批评功能、理论贡献、批评价值、历史定位等作了论述;第二个层次是个案分论,即按李卓吾评本、汤显祖评本、陈继儒评本等三大署名系统与、、等三大名剧的评点为框架,对明代最主要的一些戏曲评点家与评点本作了考论.这两大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关明代戏曲评点问题的理论体系.
三是考辨填密,这也是的一大特点.明代戏曲评点不仅理论形态零碎不成体系,而且由于书商为了争取读者,假借名人的评点,竟相刊刻所谓名人的评点本,因此,在现存的明代戏曲评点本中,多有假借名人的评点本.如关于李卓吾评点本的真伪问题,一直是戏曲史上的悬案,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了李评本的真伪问题,如李氏门人汪坷在中指出:"坊间一切戏剧、淫谑刻本批点,动曰卓吾先生,耳食辈翁然艳之,其为世道人心之害不浅,先生之灵必徐恫矣."又钱希言也谓:"比来盛行温陵李蛰书,则有梁溪人叶阳开名昼者,刻书摹仿,次第勒成,托于温陵之名以行.往袁小修中郎尝为余称,李氏、、、四部.即中朗所见者,亦止此而已.数年前,温陵事败,当路命毁其籍,吴中镊藏,书板并废,近年复大行,于是李宏父批点、、、、、数种传奇及,并出叶笔,何关乎李!"对于明代戏曲评点本中存在的真伪问题,作者也作了十分详尽的考辨,如作者从评点的风格、版本形态、理论观点、组织形态及前人的记载与论述等五个方面对李评本的真伪问题作了详尽的考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在现存的16种李卓吾评本中,只有容与堂刊刻的五种曲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出于李氏之手,、、及中的、等则皆为书商伪托.考辨细致填密,所得出的结论也令人信服.
四是史料翔实,对明代戏曲评点文献的梳理与挖掘,这也是的一大特点.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戏曲评点本只是作为一种商品在民间流传,故多散失,不易得见.作者在选定这一研究课题后,除了所收的一些评点本外,可利用的明代戏曲评点本甚少.为此作者在收集资料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据作者自称,仅在1998年4月至10月间,他就二上北京,二下上海,并赴大连,仔细查阅明代戏曲评点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辛勤的探寻,作者不仅对明代戏曲评点本作了全面的梳理与挖掘,而且还发现了许多尚未为人引用过的史料,如李卓吾评点本中的一些总评以及卷首所载的、、、、、、等资料从未有人提及,如与皆未收录,作者首次在书中加以阐述并引录.又如作者在国家图书馆查找到了明代金陵光启堂王荆岑刻本,在卷七((汇辑各文》中发现了与两篇序文,这不仅为明代的戏曲评点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也进一步证实了评点与的架翘硕人就是徐奋鹏.另外,作者在最后附录了与,具有独立的史料价值,为学术界对明代戏曲评点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果说在上个世纪的戏曲史研究中,有关戏曲评点方面的研究因尚无一部研究专著而留下了缺憾的话,那么在新世纪初,朱万曙先生的的出版,就较完美地弥补了上个世纪的缺憾.而且由于有了一书的启发与借鉴,必将促进明代戏曲评点以及整个古代戏曲评点的研究,从而有更多的高品位的学术成果的出现.
友情说明:评职称要发论文,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不过,还是要先了解下职称相关的讯息吧。看看下边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