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教学中舞蹈情感的培养-舞蹈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贯穿着舞蹈编导与表演的整个过程,是表演者个人全面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的体现。舞蹈情感的培养是高中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培养学生舞蹈情感,提高舞蹈表现力,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方法。
双人舞《牵手》曾荣获“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银奖、最佳人气奖、十佳作品奖,其舞蹈视频在美国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点击量突破1000万。然而这部获得多项大奖,被国内外观众誉为近年来“最具震撼力”舞蹈之一的作品,其表演者竟是两位残疾人。女演员马丽缺右臂,男演员翟孝伟少左腿,他们没有健全的肢体,却能从众多的优秀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感动无数观众,凭借的就是对舞蹈情感的完美演绎。“舞之以心,动之以情。”本文就高中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舞蹈情感表现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舞蹈情感的重要作用
闻一多先生认为“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作为一种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舞蹈表演是情感表现的艺术
有人将舞蹈比做“活动着的绘画和活的雕塑”,一部舞蹈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总体可分为创编构思和舞台演出两个阶段,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可以说舞台表演既是对舞蹈编导艺术构思的传达,又是一种检验。而作为艺术传达活动实行者的舞者,其对舞蹈作品本身的理解与情感表现能力在整个舞蹈创作和欣赏活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是否完美。
(二)舞蹈情感决定着舞蹈作品的生命力
从本质上讲舞蹈是舞者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作品本身与自己所有内心情感、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是发自内心,外化于形的情感演绎。优秀的舞蹈无一例外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欣赏不同的舞蹈作品,观众可以在视觉观看的同时,用心去体会舞者的喜怒哀乐,并最终引起情感的共鸣,而缺乏情感参与的舞蹈只能称之为“机械般的动作组合”,脱离了舞蹈艺术的本源。
(三)情感表现力是检验舞蹈表演优劣的重要标准
一次成功的舞蹈表演要求表演者必须把舞的情感渗透到每一个动作之中,从而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各种的冲动艺术化展现在观众面前,与观众产生情感的交流,引起共鸣,最终寻觅出舞蹈的感觉美和情感美。”而一旦舞者在表演过程中情感表现力有所欠缺,即使技术能力在强,也因舞蹈失去了生命而变得索然无味,感染不了观众,失掉了舞蹈艺术的根基。
二、舞蹈情感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舞蹈情感之美
学习舞蹈,首先是要学会欣赏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表现力,就要使学生真正懂得去欣赏、体会舞蹈作品所饱含的情感之美,用心去感受表演者优美生动的舞蹈体态,品味悠扬婉转的乐曲旋律,感受跌宕起伏的背景情节,进而充分激发学生舞蹈情感的感受力、理解力与表现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培育学生舞蹈情感的感受能力:一是在欣赏舞蹈作品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一种“超脱的、纯精神”的心态,而非一种“功利的、实用的、生物的”心态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们深切体验作品营造的美感,感受演者的情感境界;二是在舞蹈情感与意境被学生们“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之后,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将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舞蹈作品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表达出来(可以采用与原表演者不同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等),使学生心中体验出来的舞蹈情绪充分展现出来;三是由教师结合舞蹈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风格特点等,对作品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去体验欣赏其中所包含的舞蹈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舞蹈的情感体验由于自身生活环境、知识积累、对舞蹈感受程度等的差异而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应避免用“对”与“错”来轻易评判,而应与学生们一起探讨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对学生的体验给予一定的肯定,使之感受到舞蹈参与的意趣和价值,激发学习舞蹈的强烈欲望。
(二)营造良好的舞蹈情感教学环境
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将舞蹈情感教学融入理论教学、舞蹈编排等各环节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怎样表达、演绎一个舞蹈主题(作品),而不是单纯强调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一方面,舞蹈作为情感体验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走进”舞蹈主题(作品)之中,被舞蹈所感染、感动,才能激发出舞蹈情感并通过言传身受传达给学生;同时,应培养提高学生对舞蹈情感表现力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有意识的将与作品相对应的情感、情绪体验倾注于舞蹈动作之中,才能给舞蹈表演带来生命力。另一方面,由于舞蹈情感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舞蹈背景、舞蹈音乐、舞蹈动作、舞蹈表情等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舞蹈作品的整体,因此,在教学环节,教师应结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对舞蹈背景、音乐、动作等进行逐一讲解分析,细化编排要求,以提高舞蹈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动作规范与情感表现力训练并重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连贯优美的动作与丰富舞蹈情感的结合体。在进行舞蹈训练时,既要将舞蹈情感教育贯穿其中,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舞蹈表现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舞蹈基本功的精神,严格规范舞蹈动作细节,为打造一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打牢基础。具体而言,一是要强化基本功训练。教师要将舞蹈动作基本功训练纳入日常教学环节中,定期组织基本功教学课,从规范学生基本的手位、脚位、步伐、身韵动作入手,狠抓精细动作、技能技巧训练,并鼓励学生每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动作练习,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美感;二是加强舞蹈风格教学。几乎所有的舞蹈作品受一定舞蹈风格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一类舞蹈风格的代表,对舞蹈风格的把握是觉得舞蹈教学效能的提高,即学生一旦真正掌握理解了一类舞蹈风格,在学习、演绎同类舞蹈时便能找准表演要点,自觉把握好作品“韵味”。如蒙古族舞雄鹰一般的盘绕回旋、优雅延绵,傣族舞的柔软、含羞、妩媚,藏族舞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等等;三是要加强协调感训练。舞蹈的情感表现力与技能技巧等基本功训练最终目的是追求舞蹈作品的完美演绎,舞蹈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而舞蹈动作则如同是舞蹈的“血肉”;教师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协调规范训练,使学生在舞蹈练习过程中始终做到手、眼、身体等空间运动与舞蹈情感表现相结合,最终实现舞台表演连贯协调、流畅自然、饱含情感的最佳效果。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注意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决不能采用一味说教的态度,而应该引导学生用共同欣赏、学习舞蹈作品的方法去体验其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只有寓情于理,情理交融才能以情动人,才能使学生对舞蹈作品产生兴趣和热爱,提高舞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激发,促进情感想象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渐形成较强的舞蹈情感表现力。
(二)强调综合知识学习
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是表演者个人全面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是表演者在舞蹈过程中有内而外、自觉、自发的一种艺术表现能力。良好的舞蹈情感表现力非一日之功,需经过长期的课堂学习、知识积累。因此在教授舞蹈技术、方法的同时强调综合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平时要用心、用眼、用耳、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平.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舞蹈,2002(3).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3]张大鸣.艺术思维与舞蹈艺术.艺术探索,2008.
[4]金秋.舞蹈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5]李杰明.舞蹈的情感.舞蹈 第323期、第324期.
[6]高晋.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安徽文学 .2010年第5期.
[7]张大鸣. 论舞蹈训练中“感觉”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