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音乐虽然诞生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但却在中国电影从业者的不断摸索与探求中,逐渐形成更易于中国观众接受的、具有本民族气质的电影配乐。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以孙瑜为代表的诸多中国电影先锋人物在电影音乐尤其是电影歌曲的民族风格探索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当中国电影进入有声片时代后,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音乐电影作曲家群体通过大量优秀的电影歌曲作品,为中国电影歌曲迎来了第一个创作高潮。孙瑜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科班”出身的编剧兼导演,虽然不是作曲家,但是他却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尤其对电影音乐的民族化探索更是煞费功夫。
孙瑜在1928年为上海长城画片公司编导了无声片。就影片故事本身而言,并没有跳出时代的局限,缺乏新意,但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可取之处。如在“夜半吹箫”一场戏中,影片画面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小船月下,配以斑竹箫声,又富有艺术特色,被孙瑜在其回忆录一文中称作:“这或许是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第一首电影歌曲吧。”毫无疑问,孙瑜在无声电影时代就开始了电影歌曲的运用和民族化探索之路,其历史贡献非同一般。年,孙瑜在联华公司编导的影片中对音乐的民族化探索又作了新的尝试。影片在剧中穿插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演出片段,并选取相应的音乐,待影片放映时配放。梅兰芳在他的一书中记载了他参与电影制作的感受:“()里面有看戏的镜头,把我拍的
‘舞剑’一段穿插进去。当时的无声片已经配乐了,电影院就把名琴师孙佐臣灌的唱片从扩大器里放送出来,配合我的舞剑,节奏和舞蹈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但也算煞费苦心了。”而 1930 年孙瑜在编导时对音乐的探索又更加深入了。这部电影被称作“中国第一部配音有声片”。在这部影片中,他自己作词请人谱曲,专门创作了一首电影歌曲。这首歌曲的意义在于将歌曲融进剧作,具有了剧作意义;歌曲的演唱由影片的男女主人公扮演着金焰和阮玲玉亲自担当,十分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作为中国电影史上人们听到的第一首中国电影歌曲,的意义不同凡响。正如孙瑜在一文中说:“在30年代的初期把电影插曲和主题歌提到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后的有声片音乐则进一步展示了传统音乐的魅力,为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的塑造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开端。比如在中,穿插了京剧、、、四个节目的片断;采用了、、、、等流行唱片配乐,呈现了独特风姿的广东音乐的光彩。“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合股摄制的”。(谢世煌编剧,夏赤凤导演)片中的三首插曲、和是我国最早片上有声片的电影歌曲。当中国电影进入三十年代,完成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后,在 1932 年左翼运动兴起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五六年中,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随着党的电影小组的成立,“包括诗人田汉、安娥,作曲家任光、聂耳、吕骥等在内的左翼音乐小组也组成了。”在左翼电影时期,涌现出近百部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和较高艺术水平的进步电影作品,中国电影音乐也迎来了它第一个创作高潮。电影歌曲成为电影大众化、革命化的最好工具,在田汉、安娥、任光、聂耳、吕骥等众多音乐家的努力下,电影歌曲已不仅局限于在影片中的价值呈现,更多的是强调歌曲本身的表意功能,直接为民族解放助威呐喊,鼓舞民众奋勇抗争。这些电影歌曲不但广泛运用中国民间音乐形式,也吸收借鉴了国外歌曲,特别是外国革命歌曲的特点,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走向成熟和多元化的显著标志,并且迅速成为流传最快、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等歌曲,歌词朗朗上口、旋律简洁明快、思想进步、易于理解和传唱。
友情说明:评职称要发论文,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不过,还是要先了解下职称相关的讯息吧。看看下边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