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专家古德莱德以为,课程实践有五个条理或过程(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意会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即未来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存眷他们的发展需要,存眷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停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生动、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见解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准备过程、实践过程中故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有目标地影响学生主体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发现和创造的成分,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的团体的多样的活动。
一、对学生思维进行引人入胜式引导
本学期学校在初一年级开设的新课——综合实践课(要讨教师讲课内容为课外提高内容,教学形式为探究、讲座形式)。当我接到这节课的任务时,我思考了很久,开始寻找切入点,美术综合实践课究竟上什么内容?美术综合实践不能仅仅是正常美术课教学的重复或提高,它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而有所超越。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整理、提炼、感悟。使学生不但仅掌握旧知识,而要开拓新领域,让学生拥有开启美术这门学科的钥匙。于是我自己的思路开始清晰起来了,决定从“什么是美”的概念入手,让学生理解美的概念、美是什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雅观,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美,观察生活中的美鼓励他们创造美的信心,使他们意识到美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谛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以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本领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称赞之情和蔼良之境。”
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面对学生,从怎样的角度进入学习,能使他们对抽象的美的概念加以理解。由远古图腾、原始歌舞,狞厉的美、艺术的美,至诗词歌赋、盛唐之音、山水意境等等,从哪入手能让学生对美有个初步的理解?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以“美是什么?”为主题。让学生初步、清晰地理解美到底是什么?对于尚未成熟的心智和尚未完善的品德意义非常重要。
1、逆向思维提出设问, “什么是美”?
美的概念很抽象,假如忽然进入主题,就冒昧,学生无法理解,对这节课失去爱好。所以,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爱好,提出学生感爱好的问题,由此提出设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们以为“什么是美”?同学们不由自主一起讨论起来,课堂里立刻躁动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答复:讲文明、好的仪表、心灵美、心地善良、外表美丽、思想品行、悦目标风物、美丽的色彩……。接下来我对同学们的答复进行了小结,以上同学们说的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几点,即行为美、外表美、视觉、听觉、艺术美等,也就是说同学们以为这些好的、善的都是美的。这时,我忽然话题一转,又提出问题:“美到底是什么?”
2、反问“美是什么?”
提出“美是什么?”的话题,目标是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美的广泛意义,对美的含义有扩张性的了解,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模式,引导学生有比较的去认识一些事物,故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参与。
当同学们看到我在黑板上写出“美是什么?”的问题,课堂一下子沉寂了,每个学生都在思考、寻找,尽力想从他们已备的旧知识中整理、提炼出答案来。他们茫然的眼光渐渐地集中到我的身上,用渴望的眼光盯着我。学生这一从喧闹到沉寂的过程非常重要,它将学生的感性思维一下了转移到理性思考,从具象提拔到抽象的思考。
二、因势利导渐渐加深对美的内涵认识
从美这个词的词(字)源提及,据《说文解字》:羊大则美,以为羊长得很肥大就“美”。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另种见解是羊人为美。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的材料看,人戴着羊头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字与“舞”字与“巫”字最早是同一个字。“美”与原始的巫术礼节活动有关,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表明有个共同趋向,即都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通过对“美”字分析,了解了远古期间的美的含义那么“美”字在本日日常的语言中,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呢?它一般又用在什么地方呢?美学家李泽厚以为,它至少可分为三种,具有三种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含义。第一种,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第二种,它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第三种,专指审美对象。
第一种、它是感官愉悦的强形式。( 生理需要 , 视觉、听觉,心理需要。)
1、生理需要,比如:当你感到饥饿难熬的时候,得到一份食物,吃了以后觉得心里“美”;当你感到非常热的时候,喝瓶冰镇汽水,感到好痛快,脱口而出:“真美”“真爽”;当你感到疲惫困乏的时候,美美的睡一觉,感到真舒服。这些好吃、好爽、解乏的感觉会使人产生愉悦、快感,即用猛烈形式表示出来的感官愉快。
2、视觉、觉听,比如:当你欣赏到一幅精美的画卷,你会为之震撼;当你观赏到美丽的风物,你会为之沉醉;当你听到美好的音乐,你会为之动情。
3、心理需要,从生活的环境来看,人们都希望生活环境和谐轻松,有安全感。环境的改变将对人们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家庭环境宽松、和谐,会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馨、暖和、有安全感,使心理得到健康向上发展。不然,会使孩子的心理成长受到不良影响。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实际也可说就是“羊大则美”的沿袭和引申。
第二种、它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
我们常常对把本来属于伦理学范围的崇高行为的敬慕、敬重、寻求、学习,作为一种观赏、赞叹的对象时,常用“美”这个字以传达情感态度和赞同态度。即把严峻的伦理判断采取欣赏玩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说是上述“羊人为美”的延续。
第三种、专指审美对象。
当我们参观名胜古迹,感到名不虚传,如黄山的奇松、怪石、瀑布、云海、日出等美景让你沉醉,流年忘往;宏伟的万里长城孕含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当我们观看画展,欣赏到一幅精品之作,你会与之产生共鸣,为之震撼;当我们听到一曲美好的音乐,你会受之感染,或随之翩翩起舞、或随之吟唱,感受音乐的美好。种种艺术欣赏,也常用“美”这个词,这属于美学的范围了。这不是伦理道德的判断,也不是感官愉快的判断,而是审美判断了。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式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就是说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联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状态”即情感思想上的统一,才华产生美。法国画家库尔贝也说过:“美的东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种多样的实际形式呈现出来。”
三、系统的整合本课(美是什么)的知识,开启心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美的内涵的条理性、系统性和社会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一扇使学生科学、理性的认识美的心灵之窗。使学生初步对美有所感悟,认识到美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启发他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树立正确的审雅观,明白欣赏美,并依赖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去创造美。
正如德国*温克尔曼所说:“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作用,可是要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明白的一般概念,这却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真理。”
审美教育不但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见解,培养人们的审美本领,而且迁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品格的塑造,灵魂的塑造,从对艺术的鉴赏角度来看,无论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是熏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和艺术素养、审美本领,它都是通过一种以认识美为其主要特征的教育方法来进行的。(审美教育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美育”)。而且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