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学图像配准技术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像配准原理,然后从图像特征空间的角度出发,对常用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医学图像配准方法的研究难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展望。
【关键词】医学图像配准;空间几何变换;特征点;
引言近些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MRI、SPECT和PET等医疗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图像分辨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由于各成像设备成像原理的不同,获得的图像信息也不同,如CT图像对骨组织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MRI图像能够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而SPECT和PET图像在反映脏器功能信息上优势显著,在实际临床中,为了提供医生所需的足够信息,往往需要将不同模态的图像进行融合。目前,虽然硬件层面上的同机融合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技术方面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检查时间长,患者难以长时间保持体位的固定;不能实现不同时刻采集图像的融合;只能进行同机的两种模态的图像融合等等。相反,软件融合在图像模态的选择上灵活性很大,而且可以对不同时刻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在软件融合中,由于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成像原理、分辨率、成像参数等有很大差异,所以图像融合前必须进行图像配准。
图像配准原理图像配准,简言之,就是寻求适合的空间变换或者几何变换,将两幅图像中对应的同一空间位置的点联系起来。比如,有两幅二维图像I1和I2,其中I1为待配准图像,I2为参考图像,I1(x,y)、I2(x,y)分别表示I1和I2在各自对应点(x,y)处的灰度值,那么图像I1和I2的配准关系可表示为:I2(x,y)=g{I1[f(x,y)]}(式1)其中,f代表二维空间几何变换,g代表一维灰度变换。灰度变换g一般是不必要的,所以通常寻找两幅图像间的空间几何变换是配准的关键所在。于是,式1通常可以表示为:I2(x,y)=I1[f(x,y)](式2)根据图像变换形式的不同,空间几何变换可分为刚体变换和非刚体变换,其中,非刚体变换又包括比例变换、仿射变换、投影变换和曲线变换。3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及其应用医学图像配准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准则可有不同的分类。
本文从图像特征空间的角度出发,对常用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及其近几年的发展应用进行介绍。基于特征点的配准方法特征点有外部特征点和内部特征点之分。外部特征点是在受试者颅骨中嵌入的螺钉、在皮肤上做的标记或其他在两幅图像中都可检测到的附加标记物。内部特征点是指解剖结构上容易定位的点,或者是几何上的极值点。基于外部特征点的图像配准方法包括立体定位框架法、面膜法及皮肤标记法等等。由于是有创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少。但是,这种配准方法在后续优化算法的选择上较为简单,速度快,而且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精度,配准结果往往可以作为其他配准方法的评估标准。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Vanderbilt大学J.Michael Fitzpatrick教授领导的“回顾性图像配
编辑提示,此文是论文格式网为朋友们总结并提醒职称及职称考试的相关事项。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