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口腔论文: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治疗中运用平阳霉素联合激素的临床研究
口腔论文: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治疗中运用平阳霉素联合激素的临床研究
| 文章出自:论文无忧网 | 编辑:护理论文写作 | 点击: | 2012-04-01 22:47:31 |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摘要: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联合激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PYM和地塞米松联合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79例(98个瘤体), 5~7 d注射一次, 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对本组病例分别进行了6个月~4年的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92个部位(93.8% ),好转4个部位(4.1% ),总有效率(97.9% )。结论 联合应用平阳霉素和激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确切,疗程短,不良反应及危险性很小。

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静脉畸形

脉管畸形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最多见的良性肿瘤,而在五种脉管畸形中又以静脉畸形为颌面部最常见类型。通常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诊断无太大困难,临床检查、B超和MRI都能提供有力的诊断证据,但以往单一采用的手术、硬化剂、激素、激光、冷冻等治疗方法效果均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作为一种硬化剂用于血管瘤的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自2001~2007年我院采用瘤腔注射平阳霉素+激素联合治疗法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共计7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性别与年龄

本组79例中,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者9个月,最大者55岁。其中9月~7岁者53例(67. 1% ), 7~18岁者18例(22. 8% ), 18岁以上者8例(10. 1% )。本组中有15例病人曾接受过其它治疗,分别为接受手术者9例,接受其他硬化剂治疗者4例,接受激光治疗者1例,接受冷冻治疗这1例,但病变未能完全消退。

1. 2 病变部位

79例中单发70例,多发9例(11. 4% ),共计98个瘤体。其中上唇20个(20. 4% ),下唇12个(12. 2% ),颊部(包括颊粘膜)22个(22. 4% ),腮腺嚼肌区9个(9.2% ),眶部3个(3.1% ),额部3个(3. 1% ),颌下区2个(2.1% ),颏部2个(1.90% ),颞部1个(1.0% ),舌部10个(10. 2% ),口底区12个(12. 2% ),腭部2个(2.1% )。

1. 3 瘤体大小瘤体最大为6. 9 cm×4. 2 cm×2. 1 cm,最小为1. 4 cm×1. 3 cm×1. 2 cm。瘤体平均直径在2~4 cm之间。

2 治疗方法及评价标准

2. 1 方法

临床确诊后,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正常者方可作为治疗对象。将平阳霉素(哈尔滨博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黑卫药准100391)8 mg溶于1%利多卡因3ml及地塞米松1ml(5mg)中,每1 cm直径的瘤体内注射lml (1剂量单位),参照瘤体的大小酌情增加或减少注射剂量。但平阳霉素一次不能超过8 mg。术区严格消毒,行瘤腔穿刺回抽有血后,再将药液缓慢注入瘤体,直到病变表面出现苍白和肿胀。完成后拔除穿刺针局部压迫2~3 min,防止药液外渗及止血。大体积血管瘤可行分点注射,根据治疗的效果,必要时1~2周后重复注射,原则上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

2. 2 评价标准[1]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肤、粘膜颜色正常,无功能障碍及复发。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皮肤、粘膜接近正常或轻度色素沉着,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需观察者。好转:瘤体缩小大于25%,但不能完全消失,需进一步手术治疗。无效:多次药物注射后,瘤体无明显缩小者。

3 结果

对本组病例分别进行了6个月~4年的随访,其中1年以上者59例(74. 6% )。治愈86个部位(87. 7% ),基本治愈6例(6. 1% ),好转4例(4. 1% ),无效2例(2. 1% )。其中1次注射治愈20例(23. 2% ), 2~3次注射治愈50例(58. 2% ),注射4~5次治愈16例(18. 6% )。

4 讨论

在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2]等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特性,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由于血管瘤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不同,而且不同类型的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均有很大的不同,故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目前临床上血管瘤的治疗常根据不同年龄、类型、时期及面积大小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3]。临床上真性血管瘤少见,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发现,能自然退化,故婴儿血管瘤多主张等待观察,除非瘤体巨大已经严重影响形态与功能才考虑手术。血管畸形则不能自然消退,随年龄增长而血管瘤增大。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海绵状血管瘤属于静脉畸形,因此对于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应当尽早积极治疗。笔者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平阳霉素的作用主要在于能与DNA发生特殊性的结合,引起DNA的断裂,干扰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从而抑制细胞的代谢,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增生,发生无菌性炎症,血管收缩,管壁增厚,最后导致血管闭塞,促进血管瘤的迅速消退[3]。另外,国内郑翔[4]等的研究则提示自由基是平阳霉素发挥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1967年由Zarem提出用激素治疗血管瘤, 1968年Fost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6例小儿血管瘤获得成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发现,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期的血管瘤,对消退期的血管瘤疗效较差。俞松[3]等通过研究发现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阻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瘤的消退。对于下列情况可以考虑应用激素治疗:①1岁以内增殖期血管瘤;②位于功能部位或有较严重并发症的血管瘤;③面部血管瘤影响患者容貌;④多发性、难治性及危重儿童血管瘤。用平阳霉素+激素联合治疗,则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减少副作用。由于静脉畸形为多囊腔结构,对较大范围的病损宜采取围绕瘤体分点注射法,尽可能多地建立回抽有血的注射区,且强调首次注药的均匀性和最佳剂量,以获得最佳的首次治疗效果,以免再次治疗时,残存的瘤体萎缩,内部出现纤维化,无法寻找到典型的回抽有血注射区,导致注药困难而降低疗效。对于口底、舌根、腭咽等部位的静脉畸形治疗时要特别慎重,因注射平阳霉素后局部明显肿胀,有阻塞上呼吸道的可能,必要时应收住院治疗并观察,以防万一。对于眼睑、唇红及面部表浅的瘤体用药量要小(宜用4号皮试针),以免组织坏死,影响面容。静脉畸形易继发感染,注射治疗前疑有感染倾向者,应考虑使用抗生素并观察数日,再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平阳霉素的优点为无免疫抑制作用,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对肝肾功能影响不大,故对小儿及成人均适用。而且一次使用的剂量不超过8 mg,多次注射的总量少于40 mg,不会引起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以往人们将全身性使用激素(口服激素)当作第一线治疗方案,但口服激素的治疗效果相差很大,大约30%的患者疗效显著, 30% ~40%疗效不确定,另有30%的患者即使加大药物剂量也无效。局部注射激素具有定位、定量准确,疗效确切等优点,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取代了口服激素治疗。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