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下载下来可不是把论文里边的名字换成你的就行了哦,这样是不对的哦,亲,一定要自己创作哦,要是不会写论文。多读读别人的吧。
摘要 目的 观察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06 年 2月至 2007 年 12 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97 人, 分为 A 组和 B 组, 其中 A 组 49 人, 根据病种采取相应方案单用全身化疗; B 组 48 人, 除化疗外, 同时在病灶部位予 HY27000 射频透热治疗仪热疗。至少治疗两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97 例均可评价疗效, A 组患者中, 完全缓解(CR)0 例(0%) , 部分缓解(PR)20 例(40.8%) , 有效率(PR+CR)40.8%; B 组患者中, CR1 例(2.08%) , PR26 例占 54.17%, 有效率为 56.25%。B 组有效率明显高于 A 组,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0.157>0.05) ; Ⅲ°+Ⅳ°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毒副作用发生率 A 组分别为 10.2%和12.24%, B 组分别为 10.4%和 14.5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射频透热局部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轻、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射频透热治疗; 联合化疗; 恶性肿瘤
受到关注。热疗如达到一定温度, 本身可以杀灭肿瘤细胞, 同时热疗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基本达成共识[1]。我院 2005 年12 月引进了 HY27000 射频肿瘤热疗机,自 2006 年 2 月至 2007 年 12 月对我科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97 人行常规全身化疗或同时联合射频透热局部治疗, 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 97 例患者, 分为单纯全身化疗(A 组) 和病灶部位射频透热治疗联合全身化疗(B 组) 两组, 两组均有病理学诊断依据并证实为晚期肿瘤患者, 均有 CT 等检查确定的可测量病灶。KPS 评分(体力状态评分)>60 分, 预计生存时间大于 3 个月。治疗前常规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明确无全身化疗及射频透热治疗禁忌证且均签订化学治疗知情同意书, B 组患者签字热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病种分布及一般情况差异和化疗方案运用基本相同, 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1。
1.2 治疗方法
1.2.1 化疗方法 A 组患者仅接受化疗, 胃癌采用铂类和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肺癌采用含铂类及第三代化疗药物的两药联合方案; 肠癌采用5Fu/LV+草酸铂或伊立替康化疗方案; 胰腺癌采用吉西他滨单药方案。B 组患者化疗方案同前, 同时联合射频透热治疗。两组患者化疗药物均按标准剂量全量投入, 以 21d 或 28d 为一周期。
1.2.2 热疗方法 B 组患者化疗当天开始使用 HY27000 型射频肿瘤热疗机 , 电 极 直 径 15 - 30cm, 额 定 功 率40.68MHz, 治疗入射功率 300~1100W, 反射率<3%, 控制体表温度(40±1)℃, 治疗时间不少于 60min, 热疗结束后送返病房观察、补液。热疗 1—2 次/周, 两次间隔时间大于 72h, 6—8 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价 连续化疗 2 周期以上和 B 组需按计划热疗者评价疗效, 疗效评价主要采用 CT 检查观察可测量病灶大小变化, 按 WHO 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 CR+PR 为有效率。
1.4 毒副作用评价 主要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根据 WHO 标准分度, 统计出两组发生Ⅲ°~Ⅳ°毒性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x2检 验 ,SPSS10.0 版分析软件处理,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A、B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见表 2。A 组、B 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40.80%、56.25%, B 组明显高于A 组, 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0.157>0.05)。
2.2 毒副反应 与化疗有关的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 Ⅲ°~Ⅳ°毒副作用发生率见表 3, 两组治疗后毒副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消化 道 反 应 , P=0.8359; 骨 髓 抑 制 , P=0.6436)。热疗后有 4 例(8.30%)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水疱, 经处理后 2~3d 内基本愈合, 无一例发生继发溃疡及感染。皮下脂肪硬结 3 例(6.25%),2 周内自行逐渐消退。
3 讨 论
目前大部分晚期肿瘤预后不佳, 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原则, 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大部分晚期肿瘤仍疗效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联合治疗方式成为目前治疗的重点。由于肿瘤热疗作用肯定且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 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肿瘤热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证实, 组织受热达40℃, 细胞稳定性降低, 对放射线和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当温度升至 45℃并持续 60min, 细胞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1]。
由于肿瘤组织内血管构造的异常, 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散热能力减弱, 热在肿瘤组织内积聚, 导致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有 3~5℃的温度差, 即人体温度达到 40℃时, 肿瘤组织内温度已达到43~45℃, 这就使肿瘤组织发生热损伤时正常组织不受损害, 研究表明, 单纯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可达 29%[2]。
热疗对肿瘤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3]:热疗本身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杀伤作用; 热疗可作为一种应激因素, 增强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 能促进 bax 蛋白表达,bcl- 2/bax 减少, 诱导细胞凋亡; 可抑制肿瘤源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其产物的表达, 从而阻碍肿瘤血管内皮增生, 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 另外, 热疗还可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及细胞因子的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热疗与化疗有协同作用: (1) 热疗可使肿瘤局部血流量增多, 从而使瘤体内的药物摄取增加, 还可改变肿瘤细胞膜内脂质及蛋白质的结构, 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药物在瘤体内含量增加。(2) 热、化疗联合可促使癌细胞凋亡的发生[4]。(3)加温可抑制 DNA 多聚酶介导的 DNA 损伤修复作用, 使某些蛋白质变性, 故可能会逆转某些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5]。(4) 肿瘤周边部位血供较多, 化疗药物容易到达, 化疗具有优势; 而肿瘤中心血供较差, 多为乏氧细胞, 不易散热, 对高热敏感, 因此, 热疗与化疗联合可覆盖肿瘤病灶的全部。(5)热化疗能降低肿瘤 VEGF 合成与分泌, 破坏与减少肿瘤血管再生[6]。(6) 加温使某些化疗药物细胞毒性增强, 从而提高疗效。多项实验发现, 加热可以增强长春新碱、阿霉素、顺铂等药物的细胞毒作用,而近年来运用较广泛的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草酸铂等三代化疗药物也被证实在加热条件下能提高治疗效果[7]。
但本观察中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已显示出较大差异, 且 B 组患者热疗后其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较快且较明显,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也更明显。故可认为热化疗联合较之单用化疗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