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银行管理
银行管理:谈论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谈论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范文网 | 编辑:期刊咨询 | 点击: | 2012-08-01 21:24:20 |

        可以说,在整个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体制转轨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是完全或主要依靠信贷途径得以实施的。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的变革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是在“金融抑制”背景下运行的。这种行政性金融管制一方面造就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信贷渠道”的主导地位, 但同时又内生了“信贷渠道”在传导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低效率。传导渠道缺乏协同效应,影响传导效率。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传导实践看,其各种渠道均十分畅通,“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并非完全的替代关系,两者往往能相辅相成,发挥协同效应。而我国金融体系由于受管制政策的干预,央行的很多政策意图只能主要依靠商业银行实施,导致商业信贷负担极其繁重、企业资产负债率严重失衡,极大地增加了银行和企业的破产风险。其中,银行贷款渠道主要通过“依赖于银行”的小规模借款人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资产负债渠道则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发挥作用。尽管效果不尽人意,作为公共政策分支的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中却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其实,完善货币政策也是市场化改革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特别在当经济具有自增长能力后投资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轨的背景下,这种要求更加迫切。二级银行体制建立以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十分简单而直接,央行通过信贷计划控制对全国企业信贷的供给以实现当时的经济发展目标。这种“大一统”的信贷管制方式显然不符合最优的政府职能选择,于是,二级银行体制得以形成,央行专司货币政策,此时, 依然是“信贷途径”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开始变得复杂和间接化,央行通过政策手段作用于专业银行并使之贯彻政策意图。由于这时以“信贷限额控制”为特征的货币政策仍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色彩,依然不符合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的改革开始转向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这也正是中国金融深化的关键环节。可以说,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必将意味着金融调控的间接化、市场化,通过利率、汇率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信号来传导货币政策意图也将会越来越便利,当然, “信贷渠道”的依存条件将会弱化,其效应也必然相应淡化。就体制转轨的现阶段看,“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兼而有之,只是“信贷渠道”的效应更直接、更大而已。近些年来, 针对货币政策效果的置疑也主要集中在“货币渠道”方面。显然,这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相去甚远。

        银行机构密度小、结构不合理,影响传导效率。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传导离不开信贷服务机构,数量足够且结构合理的信贷机构是中央银行政策意图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尽管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但这是以更不发达的直接融资为参照的。受“金融抑制” 政策的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的发展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机构密度小、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低下。从密度方面看,据推算目前我国 300户企业拥有l家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低于美国20家企业、德国40家企业拥有一家银行的水平;从信贷机构结构上看,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大银行不够大、小银行明显偏少,尤其是立足于基层的小型信贷机构的缺乏,使得信贷渠道的“毛细血管”不足,货币政策到一定层面以后无法顺利传导、难以到达实体经济。这足以说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基础的缺失,它集中表现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应该说,中国长期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是造成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金融基础, 农业经济领域中信贷供求矛盾十分严重。 金融抑制政策导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影响传导效率。

        受金融抑制政策的干扰,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滞后、民营银行准入门槛高及银行缺乏经营自主权(基层行表现得尤为突出) 等方面。在经济转轨阶段,市场秩序及法规的不健全无疑增加了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银行在与企业的融资交易中缺乏足够的谈判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实践中往往受上级行或地方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者在信贷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甚至具有“逆向”调节的的特点。一般认为,货币政策是反经济周期操作的,而银行监管却具有一定的顺周期特性。当经济景气时,货币政策出于稳定经济的要求而必然采取紧缩措施,力求控制信贷增长,而此时银行监管却处于宽松状态,银行信贷在这个层面上却并未受到严格控制;当经济萧条时,货币政策力求放松银根,信贷行为受到鼓励,而此时银行监管的力度却在增强,银行信贷受到一定的挤压。

        上级行的干预既可能造成简单的贷款权上收,也可能导致因信息失灵而产生的错误决策;地方政府的干预常常会有地方保护色彩或因“政府失灵”而产生的错误决策。这些既可能造成较高的现金漏损率,降低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甚至也可能形成对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阻力。需要强调的是,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义对金融运行进行干预在客观上形成了两个货币政策主体,即央行和地方政府。这显然违背了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基本要求。银行业资本监管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目前,国内已展开了对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两者关系的研究,很多学者认为银监会的成立只是在改变央行“双重角色冲突”中外化了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如何协调两者间外化的矛盾应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